p尚铭这么做,像是在帮西厂说话,其实呢,尚铭这一招才是真的厉害,已经将西厂推上了风口浪尖,让他和汪直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但王默当初既然决定了要大干一回,又怎么可能会在乎以后的名誉呢?
    有一些事,得有人去做,哪怕留下千古骂名,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已经足够了。
    是以,二月份开始,西厂的人越来越多,到了二月底,西厂的人已经多达数千,除了京城之外,全国各地都有西厂的分部。
    此时的西厂,论势力,已经超过了东厂和锦衣卫。
    东厂厂公尚铭和锦衣卫老大万通,见了王默和汪直,也都要恭恭敬敬的,宛如手下。
    期间,西厂办了几件案子,全跟贪腐有关。
    但王默并不满意。
    因为这几件案子不大不小,就算没有西厂,东厂和锦衣卫也能办得了。
    如果西厂只能办东厂和锦衣卫也能办的案子,那西厂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呢?
    对于王默来说,他成立西厂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办案,而是为了对付“儒门”。
    当然,他对“儒门”没有偏见,他的朋友宋瑧,原本就是“儒门”的人。
    他真正要对付的人是“儒门领袖”文保。
    据他听来的消息,自从文保做了儒门领袖之后,几十年来,已在朝中安排了不少亲信,不敢说把持朝政,但就连朱阳,也不敢与之正面交锋。
    儒门在朝中的势力,由此可见一斑。
    如果儒门个个都是好人,王默倒希望儒门势力越来越大,但有句话叫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现在的儒门,除了好人之外,还有坏人,而最大的“保护伞”就是文保。
    王默不了解文保这个人,他甚至还没有见过文保。
    他只知道文保在朱棣当皇帝的时候,乃吏部郎中,正五品。
    朱棣死后,仅仅过了两年,文保就当上了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
    再后来,文保由礼部转吏部,做了吏部左侍郎,并由东阁大学士转为武英殿大学士,开始在朝中安排自己的人手。
    二十年前,文保正式退职,当时的官位是礼部尚书。
    不过那时候的文保,除了是礼部尚书,还身兼数职,乃光禄大夫、左柱国,大学士做到了华盖殿,被封为“太保”。
    朱见深登上帝位之后,除了诸多赏赐之外,还封文保为“太傅”。
    太保与太傅都是三公,乃正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