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案子的难点在于现场环境复杂,痕迹易被破坏,而且缺乏直接的身份线索和目击证人。接下来,我们要分三步走:第一,技术科尽快对提取的灰尘样本和灰色外套进行检测,看看能不能找到纤维、毛发或其他微量物证;第二,王帅带队继续走访烂尾楼周边的拾荒者和流浪汉,扩大排查范围,重点找见过‘黑色连帽衫男人’或‘黑色轿车’的人;第三,调取汇嘉园小区及周边 3公里内近一周的监控,尤其是主干道和路口的画面,寻找可疑车辆或人员,同时将死者的特征录入失踪人口数据库,尝试确认身份。”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坚定:“虽然目前没有重大线索,但不能放弃。烂尾楼虽然偏僻,但只要嫌疑人来过,就一定会留下痕迹,可能是我们暂时没有发现而已。大家再加把劲,争取尽快找到突破口,给死者一个交待。”
傍晚时分,刑侦支队的队员们再次出发,有的前往技术科跟进样本检测,有的继续走访周边的拾荒者,有的则埋头在监控录像中仔细排查。汇嘉园烂尾楼的阴影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大家都清楚,这起案件的侦破之路注定充满挑战,但每个人的眼神里都带着坚定——无论多困难,都要找到真相,让隐藏在黑暗中的凶手无所遁形。
周三傍晚 6点,夕阳的余晖给汇嘉园烂尾楼的钢筋水泥染上一层昏黄,王帅带着两名队员,拿着死者的特征描述和老周提到的“黑色连帽衫男人”“黑色旧轿车”信息,沿着烂尾楼周边的街道展开走访。他们的第一站,是烂尾楼南侧 200米处的一家小卖部——这里是附近拾荒者常来买水、买烟的地方,或许能找到见过可疑人员的人。
小卖部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正趴在柜台上算账。“大姐,麻烦问一下,您最近有没有见过经常在汇嘉园烂尾楼附近活动的拾荒者?大概 40-50岁,男性,身高 175厘米左右,穿深色长裤和破旧运动鞋,还有一件灰色外套。”王帅递过死者的特征描述,同时问道,“另外,有没有见过一个穿黑色连帽衫、戴口罩的男人,或者一辆黑色的旧轿车在烂尾楼附近停留?”
老板抬起头,打量了王帅几眼,又看了看特征描述,摇摇头:“拾荒的倒是经常来,每天都有十几个,大多是熟面孔,但你说的这个年龄和穿着的,我没太注意——他们穿的都差不多,破破烂烂的,谁会特意记特征啊。黑色连帽衫的男人也没印象,黑色轿车倒是常见,周边小区的住户经常路过,但旧车太多了,分不清哪个是哪个。”
王帅不死心,继续追问:“那您昨天下午有没有看到过穿黑色连帽衫的男人,或者黑色轿车在烂尾楼门口停留?老周说昨天下午在烂尾楼附近见过这样的人。”老板想了想,还是摇摇头:“昨天下午我忙着卸货,没怎么注意外面,再说烂尾楼那边偏僻,除了拾荒的,很少有人去,就算有车停那儿,我也看不到啊。”
离开小卖部,王帅带队来到烂尾楼东侧的小路入口。这条小路是老周说的“黑色连帽衫男人”离开的方向,路面泥泞不堪,两侧长满了杂草,偶尔有村民骑着电动车路过。王帅拦住一位骑电动车的大爷:“大爷,您住在这附近吗?最近有没有见过一个穿黑色连帽衫、戴口罩的男人,大概 170厘米,体型中等,昨天下午在这条小路附近活动过?”
大爷停下车,挠了挠头:“穿黑色连帽衫的?现在这天气穿连帽衫的不多啊,我没见过。这条小路平时就我们村里人走,很少有外人来,就算有,也是去烂尾楼捡破烂的,没注意有您说的这种人。”另一位路过的大妈也凑过来说:“是啊,我们都在这住了十几年了,烂尾楼那边阴森森的,除了拾荒的,谁会去啊,没见过什么可疑的人。”
接下来,王帅带队走访了烂尾楼周边的几个村落和出租屋。这些地方居住着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和拾荒者,流动性很大。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