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节小河墓地(4)(1 / 2)

我们又陆陆续续好奇的七手八脚的打开了许多的船棺,我们发现,这些船型的木棺内都是单独墓葬形式,没有合葬墓穴,每个棺材里面均葬一人,他们的头部都统一的整齐划一的向东,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而且均是仰身直肢。而且更令人惊奇的是,有的木棺中所葬的没有真人,不过是些栩栩如生的裹皮木雕人像。雕像制作粗放,一块胡杨木就可以简单的雕出人的头、躯干和下肢,躯干两侧各加一根略弯曲的细木棍作双臂,面部随意刻出细槽状的双眼、嘴和微隆的鼻子,用一张完整的去毛猞猁皮将木人从前向后牢牢包裹,这种木雕人像大概是某一死者的替代物,其葬式、葬俗与真人无异。

我们正仔仔细细的观察着,突然胡娇娇娇滴滴的说“你们快看,好生奇怪,木棺中里面沉睡的逝者只带着简单的随葬品,有随身的衣帽、项饰、腕饰,但是为什么每个墓里必有一个草编的小篓,无一例外?而且这些死者身上大多覆盖大量的麻黄草枝条,这是为什么呀,这种独特的丧葬寓意代表着什么呀?”十万个为什么胡娇娇又开始发问了,她倒是观察仔细。

我们这才注意到船棺里面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的编织物来,只见一个个小巧玲珑的小篓赫然眼前,它们是用植物的茎杆、根茎纤维密实绞编而成,扎扎实实,仔仔细细的编织在一起的,有鼓腹形、圆柱状,有圆底、有尖底,五花八门,形态各异。每只小篓上都有提梁,暗示小篓始终提在这些先人的手上。而且当年这些聪慧无比的先民巧妙地利用草的不同光泽和质地,编出明暗相间的三角纹、阶梯纹。最为神奇的是这些最易腐朽的草编,却历经几千年而崭新如初。小篓内居然还有麦粒、粟粒等干结的食物,真是令人叹为观止,瞠目结舌,不过她孜孜以求,追根刨底的这些问题还是有些难度的,我们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当中。

王公子想了想不紧不慢的说“从这片沙丘上的墓冢来看青铜已经出现,但似乎并没再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工具或器皿,它可能是一种饰物,或者因某种象征意义而镶嵌在木制品上,而草、木、皮、毛显而易见,是当年这里生活的主要依赖,表明这个东西很重要,人手一个。而为什么麻黄枝被安放在每一个死者身旁,我基于麻黄枝的功能及寓意,大胆猜测了一下,麻黄在一些原始宗教中被视为不朽之物,似与防腐有关,不过这沙丘上的墓穴真是举世罕见,让我是惊叹不已呀。”

小飞也赞不绝口的说“是呀,这些人真是厉害呀,心灵手巧,你们看,这些东西是多么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而且他们制作这些小篓需要相当的技巧,他们对形状与比例的掌握值得钦佩,完全可与那些在这里出土的所有木桩上面的雕刻花纹相媲美。”

小飞又窃窃私语的对我说“真是让我兴喜若狂呀,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说得这段话非常好——因为在一个被命名为小河的地方被发现而得名在他们的最后睡眠中,一切都忠实地汇入了死亡。亲属们为他们准备了阴间的给养和维持以往人间生活的一切象征性物品。数不尽的风暴在他们头上呼啸,在宁静的夜幕下,永恒的星河就高高悬挂于头顶,每一个夏季,火一样燃烧的太阳都会照射在他们的躯体上,他们如此幸运地得以长时间拥有着一个和平的安息地,直到某一天,有陌生人来到这里,才搅扰了他们不醒的长眠——就为了发现一些未知的东西,为了揭开在这块孤寂的中亚大地上保持了如此长久时间而渐渐被人们遗忘的疑谜。”我点头叫好,赞叹不已“他确实写得非常美,非常诗情画意,不愧是大名鼎鼎的考古学家,其实人生也是这样的,人生苦短,转瞬即逝,归于永恒,生活可以苟且,但也需要追求诗意和远方。而且对于所喜爱的食物,所迷恋的歌曲,所爱恋的人,所追求的梦想,绝对不能苟且。还真是羡慕嫉妒这些楼兰先人,他们获得了永恒,他们是不朽的,他们的肉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