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节楼兰古国(2)(1 / 2)

王公子仪态大方,慢条斯理的小口细品水后,继续如同说书先生一般,有模有样,津津有味,洋洋洒洒的说道“汉武帝派博望侯张骞出使大月氏,缔结攻守同盟失败。此后派遣大军讨伐远方的大宛国,又多次派遣使者出使西域诸国。这些使者通过楼兰的时候,楼兰由于不堪沉重的负担,但是楼兰又听从匈奴的反间之计,屡次拦杀汉朝官吏,以至杀戮使者。汉武帝终于派兵讨伐楼兰,结果作为降服的证据楼兰王子被送至汉王朝作人质。楼兰同时也向匈奴送去一个王子,表示在匈奴、汉之间严守中立。此后,汉远征军攻打匈奴一个属国时,楼兰王通匈奴,在国内屯驻匈奴的伏兵,激怒了汉朝廷。汉武帝再次派兵讨伐楼兰,直逼首府扦泥城,楼兰王大恐,立刻打开城门谢罪,武帝要其监视匈奴的动静。公元前92年楼兰王死去,招在汉朝作人质的王子回去继位,王子非常悲痛,不愿轻易回国,由其弟继承了王位。新王时间不长死去,匈奴趁这个机会以昔日在自己国家作人质的前国王的长子继承了王位,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迅速派使者前往劝诱新立国王至汉朝廷,欲扣作人质,未能成功。此后二三年间,汉与匈奴没有发生重大事件,表面上非常安定。楼兰国境接近玉门关,汉使者经常通过这个关门前往西域诸国,要经过楼兰境内名为白龙堆的沙漠,沙漠中经常有风,将流沙卷入空中形状如龙,迷失行人,汉朝不断命令楼兰王国向导和饮用水,因汉使屡次虐待向导,楼兰拒绝服从其命令,两者之间关系恶化。汉昭帝元凤四年,大将军霍光派遣傅介子领几名勇士前往楼兰,设计杀死了楼兰王尝归,为在汉朝廷作人质的王子婚配一位美姬送回楼兰继承王位,立尝归的弟弟为王,并改国名为鄯善,将都城南迁。但是国王战战兢兢害怕遭遇暗杀。汉昭帝在保护国王的名义下派部队驻屯楼兰境内,从而为讨伐匈奴和西域诸国获得了主动权。但是汉朝并没有放松对楼兰的管理,设都护、置军候、开井渠、屯田积谷,楼兰仍很兴旺。此后汉王朝势力衰弱,楼兰再次走向衰落甚至后来的灭亡。不过为什么突然消失,人去楼空我久不清楚了,只记得那本古书写到这里就没有了,真是令人惋惜。”

胡娇娇好奇的说“王公子好棒,好厉害,小女子真是佩服不已,你的故事讲得真是太好了,讲得绘声绘色,深入浅出,真是不错,我完全懂了,是呀,其实我早些时候也听说这楼兰古国是古丝绸之路的一个强悍的小国,楼兰作为丝绸之路上最要的国家,曾经非常富饶美丽,楼兰古城曾经是人们生息繁衍的乐园,周边有着烟波浩淼的罗布泊,人们在门前环绕的清澈碧波上泛舟捕鱼,在茂密的胡杨林里狩猎,生活在大自然的恩赐园地。惊艳了世界,不过这好好的楼兰古国莫名其妙的消失于黄沙之中呢,实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呀,真是让人惋惜不已呀。“

加菲猫若有所思的说“东汉时期还在楼兰城内设置西域长史,并一直延续到魏晋。这一时期,西域长史对楼兰地区的居民建立各种制度,使当时的社会生活带有明显的汉族色彩。从我们现在发现的楼兰城外人工渠道的痕迹判断,那时的楼兰曾经也是沧海桑田,有着相当规模的农业生产,而且我们从刚才小河墓地发现的木简上面清楚地记录着二十多个屯田将耕种数百亩田地的详细记录,到了东晋后期,中原地区群雄争权,战乱连绵,朝廷忽视了对西域地区的统洽,楼兰也渐渐与朝廷失去了联系。再到公元4世纪前后,中国史书上就已经找不到关于楼兰的记载了。可是到了前朝唐代,中原地区强盛,唐朝与吐蕃在楼兰兵戎相见。大家可以听听这些诗歌,就可窥豹一斑呢,这是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这是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