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节周瑜打黄盖(1 / 3)

这日我们又和周都督在一起吃吃喝喝,饮酒作乐,歌舞助兴,小飞窃窃私语的对我说“对了,我们在这里也不能白吃白喝呀,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呀。要不我们把本来也是周瑜他自己想出来的计策再提前告诉他自己好了。”

我好奇的问道“那你准备献出什么计策?”我们正在交头接耳,眉飞色舞的说得正起劲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位头发花白,严肃刚毅,花白胡须长长的老者,他特意过来见周瑜,汇报相关情况的,我们好奇的看着那人,周瑜客客气气,谦逊无比的接待了他,两人并肩而坐,相谈甚欢,看我们一脸茫然的样子,便向我们介绍起他来“诸位,这位便是我们东吴战功赫赫的老前辈了,黄盖资历可真是颇深,非常值得我们年轻一辈的敬重,他虽然是东吴的三代老丞了,但是从来没有倚老卖老,而是为了我们东吴的长远的建设与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殚精竭虑,不辞辛劳,南征北战,他德高望重,有勇有谋,他早年为郡吏,后追随孙坚走南闯北。孙权即位,诸山越不宾,黄老将军活跃在镇抚山越的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他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不过他的一生也很不容易的,家境贫寒,从小就是个苦孩子呀,不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后来他终于苦尽甘来,有了现在这一番成就,他本为南阳太守黄子廉后人,但家族分离,黄盖祖父迁到零陵居住。后来乡亲都死去,黄盖生活艰难,但仍有壮志,虽然贫穷,仍常负薪警戒自己,又自习读书、学兵法。之后担任郡吏,再被考察为孝廉,升任公府。为我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初平元年,我们的前主公孙坚举义兵,黄老将军便目光如炬,一心一意,坚定不移的跟随了孙坚主公。孙坚南向击败山中草寇,北往击败董卓,于是任命黄盖为别部司马。初平二年,孙坚战死,黄盖先后追随孙策、孙权,披甲转战南北,冒死攻城略地。山越诸部族不愿归服孙吴,或者有贼寇作乱的县份,总是用黄盖为那里的地方行政长官。石城县的官吏,特别难以约束管理,黄盖便任命两个掾史,分别主管各部门。他教导这两个人说他这位县令无什么才能,只是凭武功得官,不是做文官而出名。如今贼寇未被平定,我常有军旅任务,把一应公文处理事务全托付你们两位,你们应当监督检查各个部门,纠正揭发他们的错误。你们在本职范围内,办理或应承事情,若有蒙骗奸欺行为,他不管怎样也不加以鞭抽杖击的处罚,你们只是各自尽力尽心,不要给他们带坏了头。刚刚开始两个掾史畏惧黄盖威严,日日尽恭职守,久而久之,这些吏员以为黄盖不看文书,渐渐荒疏了公务。黄盖也不满他们的松懈懒散,不时有所省察,掌握到他们各有不守法的几个事例,于是把县内所有官吏请来,设宴酒肉招待,拿出违法乱纪的事例责问。两名掾史无话可说,都叩头请罪。黄盖说以前已告诫过你们,最终不会以鞭、杖来惩罚你们,绝不是骗你们的。于是杀死这两个人。全县官吏震惊恐悼栗。后来他转任春谷县县长、寻阳县县令。他前后任职过的九个县,全都平安稳定。又升任丹杨都尉,抑豪强济贫弱,使山越诚心归附,而且老当益壮,前不久武陵发生蛮族叛乱,进攻城邑,黄盖被调驻为太守,当时郡中只有五百人,黄盖运用战术,大开城门引蛮兵入城,入了一半时,立即发动攻击,斩杀数百人,并收复所失的城邑,斩杀其领袖,放了投降者。以一季的时间,平定所有的乱事,当地的各部落的头目对他以礼相待。不久,长沙郡的益阳县也受到山贼的侵犯,黄盖再次平定,所以真是位不可多得的治国人才呀。”

那黄盖谦逊的说“哪里,哪里,老臣只是做好分类的事情罢了,还是周大都督青年才俊,足智多谋,礼贤下士,平易近人,知人善用,才能让我们东吴一团和谐,哪怕曹操百万雄狮,近在咫尺,如此大的危机来了,周大都督仍旧临危不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