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清楚,楚王府的事情越来越多,自己是不可能什么都插一手的。
    与其等李宽主动的出手,倒不如自己自觉一点。
    “大明宫二期的工程也已经完成了大半了,从明天开始,你让许敬宗也接手书院的建设事宜吧。”
    “好的,延族确实很适合。”
    ……
    楚王府的印刷作坊最近有点忙。
    别家的印刷作坊,一年也只不过是印刷几本新书,其他的基本都是翻印过去的书籍。
    但是楚王府的印刷作坊,却是在短短的一个月内接连收到了十几本书籍的印刷任务,而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个任务还在不断的变大。
    按照李宽的设想,蒙学的教育保持不变,主要是教授识字;小学的教育相当于后世的小学和初中,一共学习六年,之后就去到观狮山学院,也就是渭水北边正在建设的学院里头进行学习四年,总共学满十年。
    至于在观狮山学院里教授什么内容,这个可能每年都会变化。
    整体来说,李宽是希望把后世高中和大学的一些内容都放在那里教授,当然,四书五经之类的,也是要学习的。
    这么一来,正常情况下从六岁进小学,十六岁从书院毕业。
    按照这个年代的情况来看,基本上算是比较合适的。
    当然,有些人要一直在学院里学习,李宽也是不反对的。
    经过了几年的培养,楚王府各个作坊都有了自己的蒙学和小学教谕,从中挑选一些优秀的人才,自己亲自给他们上一上数理化的知识,勉强也可以给新的书院用一用。
    反正教育这事情,急也是急不来的,李宽还等得起。
    “二哥,你这新撰写的算学书籍,比之前课堂上说的好理解多了。”
    李治拿着一本书,津津有味的坐在李宽旁边看着。
    自从接触了算学,这小正太就一发不可收拾,据说把宫里收藏的算学书籍全部都看了个遍。
    这才几岁啊?
    “以前是想到什么说什么,现在是系统的整理了算学的内容,由易到难,步步深入,逻辑性也比之前要强,自然好理解多了。”
    李宽嘴上是这么解释,心中却是在想:废话!这可是后世多少教师的结晶啊?自己把他们编纂的书籍改一改放在大唐,自然不是一般的书籍比得上的。
    “昨天我看二哥你在学堂里面教授各个作坊的账房算学知识,还有那新式的记账表格和算盘,我就在想,为何不能让天下的所有账房都学这一套方法呢?”
    李治一脸天真的看着李宽,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