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41年农历正月初一,也是公历2月1日,这一天,晨曦初照,万物复苏,北京市监狱内弥漫着不同于往常的欢快氛围。为了庆祝这一重要传统节日,监狱管理层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新年活动,旨在给予服刑人员一次身心放松的机会,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些积极向上的活动促进他们的自我反思与改造。
首先,监狱警察们安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春茶话会”。在宽敞明亮的多功能活动中心,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水果、糕点以及热气腾腾的茶水,供服刑人员享用。温景安与他的九位伴侣围坐一圈,与其他服刑人员一起品尝美食,畅谈新年愿望,分享彼此的故事。这种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不仅增进了相互了解,也为枯燥的生活增添了几分乐趣。
随后,是“书法比赛”,作为一项深受中华民族喜爱的艺术形式,书法被视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最佳途径之一。参赛者们在宣纸上挥毫泼墨,尽情展示个人风采。温景安与九位女子也都跃跃欲试,拿起毛笔尝试书写春联和福字,以此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这项活动既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服刑人员在艺术创作中找到了成就感与自信。
午后时段,监狱还特别邀请了一些社会志愿者,举办“心理咨询与职业指导”讲座。专业心理辅导师耐心倾听服刑人员的困扰与疑虑,提供针对性建议,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职业导师则围绕就业技能、市场趋势等方面展开讲解,鼓励大家利用狱中资源学习新知识,为未来重返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面对职业导师的热情讲解和社会志愿者的悉心指导,大多数服刑人员都表现出了极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他们渴望抓住每一个机会去充实自我,为未来可能的社会复归做足准备。然而,对于温景安而言,情况却有所不同。他坐在人群之中,表情略显沉思,似乎与周遭的热闹格格不入。在他看来,这些讲座和培训,虽然意义重大,但对于自己和九位女子这样被判处无期徒刑的人来说,却像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当职业导师询问大家是否有问题需要解答时,温景安犹豫片刻后,鼓起勇气举起了手。他站起身来,声音平静而坚定:“尊敬的导师,我想代表我和我的九位伴侣提出一个问题。我们都因各自的原因被判无期徒刑,这意味着我们将终老于此,无法再次踏入社会。因此,对于我们而言,就业技能和市场趋势的学习是否真的有必要呢?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度过每一天,而不是为一个不会到来的‘未来’作准备?”
温景安的话音刚落,现场陷入了一片沉默。许多人感同身受地点点头,显然这个问题触及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疑惑和迷茫。面对这样沉重的问题,职业导师并未立即给出答复,而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眼神中闪烁着理解与同情。“你们的担忧我能理解。”他缓缓开口,“的确,对于一些被判处长期甚至终身监禁的人来说,重返社会看起来是一种奢望。但我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学习和成长就没有意义。”
“即便我们的物理位置受限,但心灵可以无限广阔。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开阔视野,培养兴趣,甚至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更重要的是,学习本身是一种态度,它体现了人类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自我完善的不懈追求。无论身在何处,这都是值得尊重和珍视的价值观。”导师的声音温和而有力,他继续道:“而且,谁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呢?政策可能会变,机遇也可能来临。即使没有这些外界因素,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也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每天过得更有意义。”
听到这里,温景安的眼神逐渐变得明亮起来。他意识到,或许自己之前过于狭隘地看待了“未来”的概念。学习和成长,不仅仅是为了适应社会,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个人修养的体现。他转身看向身旁的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