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争议不休的问题。
那就是中药究竟有没有副作用?
这个问题再拓展一下,用有毒中药如附子川乌等举例说明,中药有没有副作用。
最近b站上一个叫“神棍Jerry”的UP主,展现自己“过硬中医水平”的方式就是嗑50g生川乌以及240g生附子等行为。
犹如街头卖艺的行为,确实吸引到了流量——大部分是看白痴的。
药是用来治病的,没有病吃药不傻吗?吃药没死很自豪吗?
但他的自媒体运营也确实成功了。
民间行为与学术行为的区别在于,一个是随意化的,而另一种是需要有标准的。
马教授顾及台下的日本同行,所以没有讲。
但是和田等日本汉方家心里是清楚,在将汉方颗粒剂临床化,市场化后,这一路上的悲剧。
20世纪90年代,日本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小柴胡汤副作用死亡事件”。
这一事件起因于日本津村制药公司生产的“小柴胡汤颗粒”制剂,该药源自《伤寒论》,具有调和肝胃、调理气机等多种功效,是中医常用的经典方剂之一。
20世纪70年代初,津村顺天堂制成了小柴胡汤颗粒制剂,因为疗效显著,并很快在日本成为畅销药。
之前已经多次讲过,日本的汉方颗粒剂跟国内的中成药完全是两码子事儿,他们是完完全全按照原方剂量制作的,所以效果绝对称得上效如浮瓢。
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不断有报道称小柴胡汤有副作用,1991年4月,日本厚生省向医师和药剂师发出通告,提醒注意小柴胡汤可能导致的间质性肺炎。
随后,报道显示,因服用小柴胡汤颗粒导致的间质性肺炎病例高达188例,其中22人死亡。
这一事件最终导致津村顺天堂在1997年破产,津村制药也因此受到重创。
这一事件引发了对于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道路的深刻反思,有观点认为,引入西药制药理念,偏离中医理论,可能会导致中药走入歧途。
同时,这一事件也引起了世界各国对中药安全性的关注,增加了对中药的管理,对中药走向国际市场造成了障碍。
医师们,群众们,或者中医爱好者,或者中医黑由于各自的角度跟专业知识的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
正如早期龙胆泻肝丸在美国热卖后,被报道有肾毒性禁用一般。
从一个深层次,高视角讲,这其实也是说明了,单纯的将“农业时代”的中医药产物,进行了工业化生产后,简单推广到“工业化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这其实是药品的滥用问题。
这种问题如今在网上已经变成了中药狂欢,大把大把的非中医专业人士鼓吹中药无毒,今天嗑硫磺,明天喝附子草乌。
有评论区评论用一种很装逼的语气说,自己去中药店买一斤附子漱漱口,老板居然不敢卖,唉,什么中药店呀,这样治病的药都不敢卖,看看现在中药发展成什么了......
也有看了几节网红课后,用敢用大剂量有毒中药来彰显自己的“中医水平”的。
他们的观点简单总结一下:
大剂量有效;
敢用毒药中医水平高;
吃了毒药没事儿你们看我多牛逼呀!
你不敢用切,弱鸡,兄滴,你不行呀。
......希望真正的中医爱好者,尤其是本身身体健康的中医爱好者,能保持理智,不要拿自己与家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当儿戏,钱没了可以再赚,但是身体搞坏了,多少钱都换不回来.......
言归正传,就日本的“小柴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