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了几下眼之后,他露出一丝苦笑:“好吧,既然你想往这边走,那,那就走吧。”说着,他的目光,也转向了东南方向。
向东南方向迈出步子之后,我也不禁涌上些许诧异:要说他也是本地人了,为什么就不再坚持了呢?看来,他是这样想的,此次火车站之行,他是陪伴者,是送行者,既然是这样,“主角”要怎么走,他就怎么跟。这家伙,倒是不屑于那种“喧宾夺主”的事情!至于那位同事的话语,以前我也只是听说而已,至于具体怎样走,我也没试过。如今,也只能试一下,走一步算一步。反正,有他这个本地人在身边,总不至于迷路、失踪吧?
穿过足球场,我们就来到了一处长岭下。
这一处长岭,东西走向的,长度不小;至于坡度嘛,倒是不大,大致看来,也就是三四十度角的样子。用平常的话语来说,就是一个狭长的斜坡而已。
几分钟之后,我们来到了坡顶。
站在坡顶,指着东南数百米处的一座小石桥,风志轩这样说道:“看,我们往东南方向走的话,先是来到那桥边。过桥之后,再一直往南走。走到尽头处,应该就能看到铁路了……”
那一瞬间,除了听他解释路径,我还注意到,这长岭的南麓,一条小河,玉带一般蜿蜒而至。他所说的那座石桥,就搭在这小河偏东处。“小桥流水”倒是有的,至于“人家”嘛,一时却没能见到……
此时已经是7月中旬,正处于小暑与大暑节气之间,天气的炎热,可想而知。
夏天,天亮得早。这个上午,刚想着要穿过足球场,我就已经真切的体会到,什么是“骄阳似火”了。就算是戴着渔家帽,我也能感受到,那丝丝缕缕的热流,一个劲儿往下往里钻,那样子,是非要把我的脑袋放到蒸笼里不可的了!而他呢,则是素头朝天,也不见他哭热喊暑,我不得不佩服他!
从北麓向上爬的时候,尽管坡度不大,对于我来说,也是颇为吃力的了。当然,既然我决定去火车站了,如果连这样的一个小土坡都拿不下,那可是要“贻笑江湖”了。于是,上到坡顶之后,我一边用小手帕擦汗,一边缓缓地调整着呼吸,听着他指路。
几分钟之后,我和他,走在了下坡路上。
刚刚向东南方向走出几步,我的心里,就在暗自嘀咕着:以前,也曾听人说过“上山容易下山难”的话儿。在很多时候,我是不以为然的。此刻想来,这样的一句话,也并非全无道理。就拿眼前的情况来说吧,这下坡的路,你也得找准重心,踩得踏实一些。然后,另一只脚再跟上。要不然,就有点像滚皮球了。不过,人可不是皮球。弄不好的话,真要摔倒了,说不定就会受伤。因此,还得小心为妙。这鬼天气,还真不适合远足。哦,记得《水浒传》里有这样几句诗:
继续阅读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生动传神之处,自不待言!按照风志轩的说法,离早稻收割还有十多天的时间,由于没有别的重要的事情,因此,这样的一个上午,他就可以过来送一下我。尽管我也说过,就这点行李,也不需要“脚夫”,因此,送不送都一样的。当然,真正见到他的时候,我的心里,还是蛮高兴、蛮欣慰、蛮自豪的!毕竟,人家心里想着你,真正把你放在心上,才会走这一趟。要不然,待在家里,摇一下扇子,不是更轻松、更惬意吗?甚至,在出门的时候,他连帽子都忘了拿。人世间的情感,多种多样,不一而足。不过,单就淳朴、纯粹而言,这同窗之情,也是相当难得的。因为,这里面,不至于有那么多的私心、算计……
“以前,我们,我们也在那条河里,游泳过……”这一刻,风志轩的声音响起。
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