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七二章 方辰真是个鬼才!(2 / 4)

者和总统亲密关系的事情。

因为圣约翰大教堂并不大,只能容纳一百个人左右进去,那么就意味着能进入圣约翰大教堂的,绝然是总统最亲近的人。

并且方辰绝对不是一百名吊车尾进去的,反而至少是比较靠前的。

这就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毕竟要知道,芯片行业最先进的技术就是在美国,为了更好的快速起步,少不了要引进一些美国成熟的技术。

而对于华夏这样,还在巴统禁运制裁下,被美国所敌视的国家,想要引进这些技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怕是落后的技术也是比较难的。

但方辰的背景,和美国总统的关系,很好的避免了这一点,能减少很多的麻烦。

而在华夏就更不用说了,方辰想要做什么,肯定是能够一路绿灯,不管是审批,还是土地,还是税收,进口等等,都能拿到最好的政策。

越想,张如京眼睛中的光芒就越来越亮,他突然发现,似乎方辰是他想要在华夏建设芯片厂,条件最好的一个合作伙伴了。

甚至全世界,都没有比方辰条件更好,更合适的人了。

“而现在我和张总,你面对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足够的人才,张总你有把握能拉来多少人跟着你到华夏建厂。”方辰看着张如京,颇具有深意问道。

做芯片,绝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就可以成功的,是需要大量人才的。

而显然,这样的人才,华夏并没有,只能从外面培养,准确的来说,只是由美国培养,并且还要保证这些人才亲近华夏,愿意回到华夏才行。

这也是为什么千禧年左右,大批有海外留学经验、在顶级芯片公司工作多年的半导体人才,在这一时期回到华夏的原因。

在西雁东飞的回归潮中,中星微的邓中翰于1999年回国,展讯的武平和陈大同于2001年回国,芯原的戴伟民于2002年回国,兆易的朱一明于2004年回国,他们带着丰富的经验和珍贵的火种,跳进了华夏半导体行业的历史进程之中。

2000年之后,华夏芯片行业进入了海归创业和民企崛起的时代。

没办法,华夏改革开放初期培养的电子、计算机、通信类理工科学生,在80年代出国潮中率先留洋,毕业后留在美国半导体行业工作,见识和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等到了千禧年之后,这批人积攒了足够多的技术沉淀和管理经验,这才能开始陆续从大洋彼岸回到华夏创业。

可以说他现在手中的人才极度的匮乏,不论是像张如京的顶尖人才,还是一般芯片科研技术人员,甚至连能够在芯片厂,熟练工作的工人,他一个都没有。

而人才的培养,又不是像种菜一样,播完种,几个月后就可以收割了,学个车铣刨磨钳还需要当三年的学徒呢。

这也是他为什么现在就要把张汝京给找过来的重要原因,他需要让张如京给他培养人才啊。

听方辰这么一说,张如京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我大概能给您拉过来七八十位愿意来华夏工作的人才,不过您放心,这些人都是德州仪器,英特尔,ad的技术骨干,而且都是华裔。”

在美国,有大量的华裔在芯片公司工作,他这些年也一直在努力寻找跟他一样,有着想为华夏芯片事业,芯片安全,民族发展贡献属于自己力量,志同道合的人。

但是向他吐露过,这种想法的人,着实不多,他真正有信心能拉过来的,也就七八十位。

方辰挠了挠后脑勺,这人数他是多多少少有些失望的,在美国从事芯片工作的华裔,大概上万人之多,虽然张如京不可能都认识完,但是才七八十个人,着实是有些太少了。

前世,张如京离开大世来华夏创办中芯国际的时候,还带了三百多个人呢,现在可好,连一半都不到,只有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