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馆, 董仲舒和孔安国二人这些日子埋首于此,几乎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字典的编写上。 “终于要完成了,以后字典刊印于世,于教化而言,你我二人可以无憾矣。” 揉了揉有些花的眼睛,董仲舒不禁发出感叹, 这段日子的编写过程中,他越发感觉到字典的实用,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字典都是一个读书识字的捷径。 “董公过谦了,如今儒家能占据朝堂离不开董公当年的努力,于教化而言,董公更是弟子遍天下,” 孔安国自嘲道:“董公有《春秋繁露》一书可以传世,不像我这种无所建树之人,要靠字典让自己名传后世。” 董仲舒起身踱步片刻,活动有些发麻的筋骨, “你还年轻,学问做到如此地步已经不亚于老夫当年,不可看轻自己, 《春秋繁露》不过是老夫一家之言,字典却可为万世之师,以后求学之人可以不看老夫的拙作,却不会不看字典。” 《春秋繁露》是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结合阴阳五行之说,阐发附会《春秋》的微言大义, 把董仲舒自身关于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大一统等思想进行系统的论述,是他一生学问融会贯通之后的总结。 但是和字典对比起来,董仲舒还是觉得字典的普及率会更高,更深入人心。 “咱们写完之后要拿给富民侯审阅啊,他才是总主编。” 提到陆鸣,二人都感觉有些压抑,实在是这个年轻人过于耀眼, 就像霍去病横空出世,衬托得其他人看起来不太会打仗似的, 在他之前,谁能想到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就能率军纵横草原,打得不可一世的匈奴人毫无办法, 连单于都差点被他当场斩杀。 “咱们要不要再改改,”孔安国忽然想起来什么,“胡蒜的蒜字,进行释义的时候,恐怕要加些新内容进去。” “哦,最近长安有什么事情发生了么?” 董仲舒最近两耳不闻窗外事,还没有听到消息, “还是那位富民侯啊,”孔安国讲述起最近长安最受人关注的一件事, 事关生死,多少双眼睛都在盯着试药的结果。 听完后,董仲舒沉默良久,“胡蒜是博望侯张骞带回来的,富民侯怎么会知道能用来制药, 莫非他的师门中有人也曾去过西域?” 说完又是一阵沉默,两人谁也想不出答案。 “富民侯这种人不可以常理度之,我看那大蒜素一定会治好鸡咳症的,到时候请他来为蒜字写释义吧。” 董仲舒哈哈一笑,“他这个总主编不能白当,总要干点活的。” …… 富民侯府。 “陆兄,好久不见,我都想死你了。” 啊? 陆鸣仔细打量着修成子仲,这句话的语气怎么这么耳熟呢, “奇变偶不变,” 说话时,陆鸣仔细注意着修成子仲的反应, “陆兄说什么呢,这是什么秘诀么?” 见他眼神中毫无波动,陆鸣发现是自己想多了,“想死你了”这句话不是冯老师的专属。 “没什么,不要在意,子仲兄来找我有什么事?” 修成子仲也不再追问,眼前的可是富民侯,搞出点什么奇怪的东西都是合理。 “咱们不是要搞香料贸易么,我觉得现有的船不够坚固,在海上走那么远的话不够安全,特意到处寻找善于造船的人,还真让我找到了,陆兄要不要找个时间见见。” 谁说修成子仲不务正业了,这分明是事业型男人好不好, 陆鸣觉得自己要改变一下对他的评价。 远洋航行确实对于船的要求非常高,现有的船只能勉强跑一跑倭岛, 这时候的造船技术远远没达到成熟的
第384章 开拓者的危险(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