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的也多,京城家里亲人也多,放到京城了你们就放心吧!谁还能亏待了孩子?老大媳妇就和老大在屏山吧,都年龄大了,身边没人可不行!”
爷爷点点头表示赞同。
王洋和陆贞看着长辈们的安排,觉得这样也挺好,他们是铁路人,去哪很方便,这样除了有时候会思念孩子,算是皆大欢喜!
而且二婶家的教育摆在那里,很成功,对孩子们的学业很重视,铭轩也是他们的孙子,在京城了还有乐乐这个妹妹,也不那么孤单了!
王洋和陆贞对视一眼,开口道∶“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二叔三叔,刚是我冲动了,现在对孩子的教育真是太卷了,天天单位里同事们,到了孩子上学的年龄就开始纠结孩子的教育,我和陆贞真是被轰炸的焦虑了,天天为这事思来想去的!”
说着还叹气,似乎对现在的情况很难接受,他们那一代,学习重要,帮家里人分担家务一样重要,现在的都是拼着怎么去给孩子创造好的教育环境。
王川内心赞同,这是尝到教育的甜头,或者看到教育改变人生的事例后,重视教育的激进表现,要不然破破烂烂的学区房,怎么能炒到几十万一平的价格的!尤其是以后不同的学校,甚至已经代表了不同的阶级和圈层。
这背后代表的是教育资源的集中化和精英化,从根子上就把人已经划出了三六九等,京沪鹏羊这四个一线城市的最好小学里,那些小学生的个人经历、阅读量、知识储备,甚至比普通城市的初中生、高中生还强,说出来很多人不信,但可不管你信不信这就是事实,很残酷的事实!
不是说这样的孩子以后肯定个个都成才,但是不成才概率大概,就好像大家在谈论七舅姥爷家的邻居家的小舅子家的表姐家的孩子的同学考上燕大了,听着好像身边事儿一样,但一扯,远的都说不清楚关系。(PS∶这一段纯属举例,就好像我一同学考上北航的本科,清华的硕士,德国的博士,听着很近,但是我现在离他的感觉比我去一趟月亮还远,但是一说起来,我时常吹嘘我同学怎么怎么样,但是人家一路走来的同学有多少呢?我不好算,也不知道,她对我来说是我的唯一,我却是她的之一。)
我被系统一脚踢回二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