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升官发财的机缘(2 / 3)

面积极少,养不活本地人,所以才会下海讨生活:“果真如此?产量如何?”

“不比水稻低。”

吴同知放下玉米,又拿起红薯,问:“这个呢?”

“大人,这是番薯,长在地里的。它可以通过藤条扦插,也非常耐旱,山坡地皆可种,就是成熟期有点长,得半年左右。这个产量很高,水肥好的话,上千斤不是问题,味道还有点甜,生吃,煮着吃、烤着吃都好吃。”

“这就可以吃?”吴同知半信半疑。

闵悉说:“要是有刀子,现在就可以削皮了给大人尝尝。”

吴同知问同僚:“你们谁有刀?”

一个同僚翻了一下抽屉:“我这里有一把匕首。我来试试。”

他起身过来,从吴同知手里接过红薯,看上面还有点泥灰,便拿到外面去洗了下,削好皮再拿了进来,切成了几块。

闵悉此时已经把落花生的情况跟吴同知说了,他接过同僚递来的红薯,咬了一口,发现比预想的要硬一点,但仔细咂摸,确实有点儿甜味:“味道还不错。你说你带回来当种子,有多少?”

闵悉说:“不瞒大人,为了赶时令,草民刚回到泉州,就已把从欧罗巴带回的种子播种下去,还有蔬菜和香料种子,现在皆已发芽。”

“你既已播种下去了,怎么还来府衙献宝?”吴同知不太理解他的做法。

“请大人恕罪。草民本想等种苗都播种出来之后,再分发给附近的百姓栽种。无奈草民家中有事,需要离开泉州去一趟京城,等回来时定然已经错过栽种期,浪费我万里之遥带回来的种子。又想着托人照看,但又担心秧苗发放不到百姓手中,故此才来恳求官府做主,安排专人栽种,以后才好向民间推广。”

吴同知听到这里,十分诧异地看着闵悉:“你把这些献给官府,你自己想要什么?”

闵悉摇头:“草民并不想要什么,只想着尽快将这些粮食作物推广开来,日后若有洪涝干旱,兴许能救人一命。”

这话一出口,吴同知和他的几个同僚都惊着了,乖乖,竟是这般高风亮节!

“你为何要这么做?”吴同知问。

闵悉道:“草民以前见过饥荒。”

“你是应天府人士,为何不带着这些去应天府?而要在泉州栽种?”吴同知继续问。

“不敢欺瞒大人,篮子里的,是我打算带回应天府的。我还送了一些给广州的一对船家兄弟。还有一些,让我一个朋友带回了京城。种子得来不易,我希望它能在大明生根发芽,遍地开花,早日造福百姓。”

屋里几位大人听到他的说法,顿时觉得有些无语,别人得到这么珍贵的种子,都巴不得留起来自己用,以垄断市场,他倒好,到处送人,生怕大家没有。

吴同知本来还想着,如果真如他说的那么好,待种出来后,就上报朝廷,在考课的时候,还能成为政绩。没想到这小子竟轻飘飘把一份能升官发财的机缘就随手那么送了出去。

闵悉陈述完自己的目的,见吴同知竟回以长久的沉默,只好打破沉默:“希望大人能成全草民,派人去接手我播种的那些种苗。我会把这些作物的栽种办法一一说明。”

吴同知回过神来,叹了口气:“行吧,我会派人去接手你播种的那些种苗。”

“谢大人!”闵悉高兴地抱拳作揖。

吴同知看着闵悉:“你叫闵九?”

闵悉点头:“是,草民自幼父母双亡,没有名字,族中排行第九,故叫闵九。草民为自己起了名字,叫闵悉,熟悉的悉。”

“你可曾读书?”

“不曾正经读书,因缘际会,识得一些字,听过一些圣贤道理。”

吴同知点头,这才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