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提拔小张(1 / 4)

雪花在早期进入啤酒行业的时候,其实定过三个标准!

首先是行业规模要足够大!

毕竟雪花的背后站着的是一家央企,央企出手...自然不可能太小气。

而想要雪花啤酒在这个跑道上奔跑,那么啤酒产业在规模的体量上必须达到一定的量。

这往小了说,是商业竞争的问题,往大了说的话,甚至对国计民生也有重大影响。

其次是行业迭代转型快!

目前国内的啤酒行业一个快速增长, 快速转型,快速发展的行业。

甚至可以说如今的啤酒行业,在是国内众多行业中增长最快,变化最多,产业集中度提升最为迅速的时代。

这意味着如今正是啤酒行业一个高度繁荣的时代,也是雪花啤酒最合适介入的时代。

其三是是否能有领跑优势!

雪花背后的大金主在进入啤酒行业的优势是背靠港岛,以及国外某知名啤酒名牌做倚靠!

但是雪花的市场更多的还是面向内地, 所以雪花啤酒的优势就出来了。

市场化的机制和国际性思维,属于产业整合和购并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如今的啤酒行业里并不多见。

围绕着以上这三个标准,雪花啤酒背后的央企在94年正式进入啤酒行业。

所以雪花啤酒老是吹嘘自己多少年前获得过什么金奖之类,其实...那跟后来的雪花啤酒没啥关系。

后来的雪花啤酒在央企的支持下,先是稳住了自身,然后...开始了一项名为“蘑孤战略”的营销方式。

所谓的蘑孤战略...通俗来讲,其实就是收购啤酒厂。

雪花打算进军某个省,就会选择一个啤酒厂先买下来,就像种下一个蘑孤一样,把这个蘑孤养大,养肥。

然后在它相邻的200—250公里之外,再购并另外一家啤酒厂,同样将其做大、做好。

这就使工厂之间有更多协同,工厂所在区域的市场集中度会越来越高,从而避免了单打独斗。

而之所以需要像种蘑孤一样缓速发展,最大的原因是因为这年头在运输以及相关成本的问题上, 如果距离太远...就不划算了。

雪花啤酒的人做过一个市场调研,如果范围超出150200公里之外,啤酒厂就很难覆盖到超出的区域。

即便能覆盖,相关成本也会随着距离的提升而增加。

所以在94年到2000年之间,雪花啤酒其实一直默默的在种蘑孤!

包括其最早在川省的市场攻略,原本也是以种蘑孤为主,但是...没想到冒出来个邓为民。

这家伙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川省的蘑孤给种好了,种大了,甚至...蘑孤都快成熟了。

所以说在很多有心人的眼里,邓为民的“能力”其实还真是很不错的。

尤其他搞出来的那个“逆向做渠道”,让以前经常被经销商和代理商掣肘的生产厂商一下子翻了身。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邓为民改换门庭,他的新背景答应的那么痛快的原因。

要知道...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改换门庭的,这种事在企业内部的竞争中那可是大忌。

说白了,是邓为民自身的价值足够他背后的背景抗住那些来自对方的压力。

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邓为民为数不多的几次出彩的营销策略,几乎都来源于陈理的出谋划策。

这给了邓为民造成了一个错觉,那就是他认为自己是靠着陈理出谋划策才有了今天的地位。

但实际上...再好的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