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内战(2 / 3)

面的装甲,火力也提升到了一门中等倍径的90毫米炮,威力增强了许多。

这种坦克最大的改进,就是在坦克内安装了一台无线电,让这种坦克可以相互交流。

本来3型坦克是以大唐帝国的4号坦克为假想敌的,可惜它还没被制造出来呢,大华帝国与大唐帝国之间的战争就已经结束了。

而在战争中出现的大唐帝国的豹式坦克,性能又完全碾压了当时还在图纸上的大华3型坦克,所以大华帝国立即又投入人力物力,开发了5型坦克。

之所以叫5型坦克,目的就是为了和大唐帝国的4号坦克区分开,避免称呼上的混乱。

大华帝国的5型坦克十足十就是一辆重型坦克了,和其他国家对抗豹式坦克的思路一样,大华帝国也是依靠堆重甲的方式,来增加己方坦克的对抗能力。

不过这么做的弊端就是大华帝国的5型坦克速度很慢,野外机动能力受限,其实并不是一种好用的坦克。

因此这些年来,大华帝国装备最多的依旧是3型这种性能均衡的中型坦克——哪怕它比豹式坦克差了一些,可依旧比5型好用了太多太多。

战壕内,捂着耳朵的丰江士兵依旧能够听到有石头掉落在自己头顶上发出的噼啪声响。他能感受到这些石子砸在钢盔上,也能感受到脚下的大地在不停的颤抖。

大华帝国的火炮数量其实不少,之前在与大唐帝国交战中,因为被捣毁了弹药储备,摧毁了炮兵阵地,所以根本发挥不出来原本的战力。

现在,双方的空军都很拉胯的状态下,大华帝国的炮兵立刻就变得神勇起来,开始了他们欢快的歌唱。

“狗娘养的!支援我们的时候怎么不这么卖力气?”一个经历过华唐战争的老兵蹲在战壕里,大声的咒骂着。

在他咒骂的同时,一枚炮弹落在了他阵地后方的平地上,掀起了遮天的泥土。

数不清的碎石砂砾在天空中翻飞,然后掉落下来,落在战壕里的士兵身上,在水泥战壕边缘弹跳。

地上的弹坑足足有五米以上的直径,这还是口径比较小的炮弹留下来的。大华帝国的炮击连绵不绝,驻守在阵地上的丰江守军损失却并不算大。

一方面他们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可以依托,另一方面他们的主力部队都在二线阵地上,根本没有被炮火覆盖。

实际上,丰江守军的炮兵也在第一时间展开了反击,只是因为数量不足,所以显得有些有气无力罢了。

比起拥有400门大口径火炮的大华军来,丰江军只有区区120门大口径火炮,所以在还击上比较保守。

不过尽管比较腼腆,可这些丰江军的炮兵依旧让大华军士兵吃到了苦头:他们可没有水泥防御工事,所以在抗击打能力上略逊一筹。

更让他们郁闷的是,因为本身有钢筋混凝土防御工事掩体,丰江军的炮兵一时半刻无法被压制,大华军只能忍着对方的炮火袭扰坚持下去。

就这样,战斗很快就变成了炮战。一方依仗火炮数量优势肆无忌惮,一方依靠坚固防御工事不停反击,一时间竟然还真打了个有来有回。

因为担心增援迟到,赵琛没有下令步兵进攻,所以双方就这样一直炮战,从第一天的密集炮击,打到了第二天的短促开火随机覆盖。

双方的火炮在宽达60多公里的正面上零零散散的开火,那里打两炮,这里打两炮,冲突烈度一下子就降低了好几个数量级。

一开始大家都还以为,很快大华方面就会展开进攻,可随后炮战开始缓和下来,进攻似乎又不会进行了。

驻守在已经被轰了一遍的阵地上的丰江守军又恢复到了惬意的生活状态,喝着由抽水机直接供应到阵地上的自来水,煮着从大唐帝国那边直接运输过来的美味泡面,给家里写平安信。

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