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学员出场。
但实际上在拍摄中,这个学员出场的镜头,是一起拍摄的。
就像走T台一样,前面一个刚走完,紧跟着就是下一个出场。
那些自白什么的,都是后期配音配上去的。
同理,学员登上舞台盲选的镜头,也是一起拍摄的,前面一个登上舞台,下面一个就已经在后面等着了。
电视上看到的完整参选镜头,从出场、访问、登台表演、互动,都是通过剪辑手法拼在一起的。
像国内有些综艺,录制的时候,导师点评的镜头其实是对着空舞台。
包括学员的表演,底下可能其实连一个导师都没有。
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综艺镜头,学员和导师其实都不在一个次元。
按照这种方法,录制节奏是比较快的。
不到一上午就录制了12位选手的盲选。
其中只有7位选手被导师转身。
苏宇抢到了一位,碧昂丝抢到了两位,诺拉抢到了两位,侃爷也抢到了两位。
其实上台选手的目标是比较明确的。
自己喜欢什么风格的音乐,就会选择什么风格的导师。
导师看学员唱什么风格的音乐,就知道对方是奔着哪位导师来的。
当然啦,几位导师的音乐风格也有互相重叠的部分,比如R&B,所以碰到这类型的出色选手,也会出现四个一起转身的情况。
另外为了营造节目效果,也会出现四位导师故意一起转身,或者三位、两位导师一起转身。
制造一种抢人的刺激效果。
当然,不能做得太明显!
随着录制的进行,两天时间过去了,苏宇也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因为到现在他还没有看到熟悉的人。
为什么《美国偶像》那么火爆。
一方面,自然是它开创性的选秀模式,它的原型《流行偶像》几乎算得上是所有选秀节目的鼻祖。
再一个就是观众的参与感,有参与感才会有成就感,这个《美帝之声》在决赛的时候也会有。
最后一个就是造星!
还是那句话,一档不能造星的选秀节目注定是失败的。
截至目前从《流行偶像》走出去了好多位选秀偶像,最出名的像2002冠军凯莉·克莱森,在2004年发行的第二张专辑全球销量突破1100万张。
2004年冠军凯莉·安德伍德,第一张专辑全美销量900万张。
一个从选秀节目走出来的明星,对选秀节目的加成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如果《美帝之声》没有出现他前世耳熟能详的熟人,为了《美帝之声》的金字招牌着想,他也要强行造星!
正想着自己的心事,又一位选手上台了。
是个女选手。
选唱了碧昂丝第一张个人专辑中的歌曲《Baby Boy》。
“奔着碧昂丝来的!”
苏宇想着,转头就看了一眼碧昂丝。
看到苏宇看过来的目光,碧昂丝得意的挑了一下眉头。
这位女选手的声音很有力量感。
唱功也很强。
等到歌曲唱到一半时,碧昂丝就按下按钮转身了。
苏宇、诺拉、侃爷三个人暂时都没动。
像这种目的性比较强的选手,不管碧昂丝转不转身,其他导师基本都是不会转身的。
除非是遇到非常惊艳的选手。
或者是为了节目效果故意转身。
苏宇听着听着,忽然觉得这个选手的声音很熟悉,略一思索之后,终于想起了这道声音的主人——雷迪嘎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