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曹正淳:我就是想当挟天子以令天下的九千岁,我有什么错(2 / 3)

的自动反击,像东汉末年那样,地方到中央全被豪强门阀把持,皇帝只好推出宦官和地方豪强,典型的就是颍川豪族,以及中央的门阀,典型的就是袁绍这种四世三公,靠的他们来争夺权力维护皇权,至于唐朝后期的就更不说了,地方上藩镇割据,中央上党派纷争,皇权危在旦夕,而几代皇帝都很平庸,只好推出宦官代言皇权,说是立皇帝,其实还是皇帝的附庸。”

曹公公主要是全方位落后朱无视一筹,武功心机甚至名声地位都低对方不说,手下也是,除了实力,还有忠心,自己这边有个高层是对方的人,而自己又没能塞进去一个卧底,属实……输的不冤。

“你要是仔细看就会发现,前期的皇帝站在曹公公那边,站在观众视角觉得这皇帝很气人,揭发曹公公做的坏事皇帝也不降罪,他在尽量维持两边的平衡,后面曹公公一死就没人能压制了。”

“老朱是不能明面上去搞曹正淳的,因为曹正淳背后是皇帝,不然曹正淳撑不过三集的,这里面皇帝心机可不比朱无视差多少,曹正淳和朱无视斗,其实就是皇帝和朱无视在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曹公公可以说是被算计死的,神侯的目的一直是皇帝,曹作为忠心拥护皇帝的头号马仔,神侯是一定要杀的,只是伪装的太好,皇帝倒是很清楚,可是还是太年轻了,导致需要手段,曹正淳除了忠心,就是不知道神侯其实真的想造反,导致格局跟不上才输的。”

“曹公公眼界和心机跟神候比差太远了,知道皇帝护自己是为了和朱无视斗,但人心不足蛇吞象,总想着总揽大权,结果被设计自己越过了线,再怎么做也不能残害皇亲国戚,导致皇帝没理由出手护自己,毕竟设计谋害皇亲国戚的罪太大了,皇帝也兜不住,除非曹公公真的有神候要谋反的铁证,不过到时候就得双方摊牌,皇帝也不见得会赢啊!”

“设计谋害皇亲,我觉得罪名倒是可以看皇帝的态度的,毕竟正常来说,神侯作为皇帝叔叔,按照明朝制度,应该是封王去封地的,再怎么说,武功作为这个魔改明朝的关键因素,也不应该只是个侯爷啊,搞得直接在京城搞东搞西,要知道明朝那些个王啊啥的都封出去,就不太可能造反了,留在京城的哪个没有想法。”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总有电视剧把太监塑造成Boss,权倾朝野的大太监的权利来源明明是皇权,他所代表的是明明是皇权,像宗爱那种太监终究是少数,如果我穿越成皇帝,我肯定最信任的是和我从小玩到大的太监,什么兄弟姐妹都得靠边站,这才符合逻辑吧。

“赵高:啊对,你说的可太对了。”

“主要是皇帝待在皇宫里面,不知道外面的消息,消息来源途径就只有皇帝亲信和大臣。大太监借着皇帝信任让皇帝不上朝,然后再成为亲信那边的老大,把皇帝变成不知道外面消息的傀儡,皇帝的皇权不就相当于大太监的了。”

“唐代后期,东汉后期,部分太监有实权,明代也出过不少有权势的太监,比如魏忠贤,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实权的,这个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东汉太监一般都是皇权的延伸,是皇权的附属;唐朝太监拥有军权,甚至可以发动政变废立皇帝,明显已经成为皇权对立面,开始噬主了,猜猜看,曹正淳掌握十大将军后会发生什么。”

“正因为他们没有直接掌握中央禁军或者边军,才能作为君权的触角存在,一旦某某大太监成功在军队扎下根来,就能事实上直接构成对皇权的威胁,中晚唐之祸又会重演。还有不要机械把某一方力量单独看作是破坏秩序的源头,明末乱局又岂是文臣一方之祸,想想看你说的皇帝、勋贵、太监们到底干了什么好事,是不是真的那么冰清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