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的期刊界竞争异常激烈,这让柳如烟不禁心动起来。
想当年,金庸先生宣布退休时,明报集团成为了众多集团觊觎的目标,而柳如烟当时也成功地进入到了这场竞争的核心位置。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金庸先生对另一个人——于海更为欣赏,最终明报落入了他的手中。
值得一提的是,《明报》的前老板金庸先生一直怀揣着一个心愿,那就是创办一份大众化的中型报纸。
为此,他从市场定位的角度出发,将报纸分为特定性和大众化这两大类。
具体来说,《华侨日报》主要面向社团人士和专业人士;《明报》则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群体;《星岛日报》的目标受众是年龄较大且对地产特别关注的读者;《信报》和《经济日报》则侧重于工商界和证券投资者。
另一方面,《东方日报》、《成报》、《天天日报》、《新报》、《快报》等不限制特定的读者群,面向大众,因此销路通常较大。
不过,于海接手明报之后,经营的不错,一直让柳如烟没有动手的时机。
然而,直到此刻,柳如烟才察觉到一些端倪,并向陈玉莲透露了自己的想法。
原来,自从于海接手明报以来,他心中一直怀揣着一个宏伟的目标,那就是成为香江的报纸之王。
在香江,销量较大的报纸往往都是面向大众的。
其中,《东方日报》无疑是最受欢迎的,其销量估计高达 30 万份以上,稳坐头把交椅。
紧随其后的是《成报》以及王志远的《天天日报》,它们的销量也都超过了 20 万份。
面对这样的竞争态势,于海毅然决定创办一份名为《现代日报》的大众小报,立志要超越《东方日报》那令人瞩目的 30 万份销量。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于海邀请了龙景昌担任《现代日报》的总编辑。
龙景昌可是业界的资深人士,他不仅曾任《新报》总经理,还担任过《儿童日报》社长。
由他来组阁并策划新报,无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不过,龙景昌也明确表示,他不会长期担任总编辑一职。
他更希望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发行和经营方面,以确保《现代日报》能够在市场上取得成功。
但是明报的雷伟坡被郑经瀚挖走,这无疑给明报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然不过于海也马上出手,成功地将东方集团的一员猛将——《东周刊》的总编辑叶一坚挖到了自己麾下,让他来担任《现代日报》的总编辑。
东发日报的马老板折将之后,马上高挥银锄,去挖别家传媒的墙脚,亦大有斩获。
于海心中一直怀揣着一个宏伟的目标,那就是成为香江的梅多克。
然而,命运却似乎总是与他开玩笑,梅多克竟然将香江最早的英文报纸《南华早报》卖给了郭鹤年。
就在人们还未从这一震惊中回过神来的时候,东方集团的马澄坤突然宣布,他将推出一份全新的英文日报——《东方快讯》,直接与郭氏的《南华早报》展开正面对决。
随后,马澄坤以高薪挖走了《南华早报》的 40 多名骨干成员,其中不乏许多洋编辑。
这无疑给《南华早报》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使得这场报业竞争愈发激烈。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柳如烟作为新潮流的负责人,自然也不敢掉以轻心。
她果断采取措施,收紧新潮流的员工,尤其是各个期刊报纸的编辑,同时加大员工的福利待遇,以稳定军心。
然而,尽管各方都在这场激烈的斗争中拼尽全力,总有一些报纸难以承受压力,率先败下阵来。
而这第一个出局的,便是香江最古老的报纸——《华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