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月如钩】(2 / 3)

九锡 上汤豆苗 1741 字 4个月前

李锦山双眼一亮,顺势道:“那我们的人要不要助辛一先一臂之力?”

李适之有些奇怪地看了他一眼。

李锦山讷讷,不敢继续说下去。

李适之放下茶盏,悠悠道:“那几个迂腐书生以为这等小大小闹就能摆平陆沉,真是愚蠢而不自知。我们不仅不能帮他们,还要在他们身上踩一脚,再将火苗引到钟乘身上。”

李锦山恍然道:“小人明白了。”

李适之沉吟片刻,道:“让裴方远去办吧,他知道该怎么做。”

李锦山恭敬地应下。

“还有一件事是什么?”

“依照老爷的叮嘱,我们在织经司里的眼线一直留意着许家那位许如清的踪迹,发现他最近一段时间和湖州长乐府一位刘姓富商见过三次。”

“长乐府?”

“是的,老爷。”

李适之陷入长久的沉默之中。

长乐这个地名于他而言当然不陌生,那里诞生过一个响当当的宗族,即曾经位列江南九大家的长乐宁氏。

前任吏部尚书宁元福便是出自这一家。

京城叛乱被平定后,长乐宁氏被抄家灭族,另外三家门阀亦是同样的结局,他们积攒百年的财富尽数充入国库,支撑起大齐在江北的数十万大军连战不休。

但是长乐宁氏的消失并不代表当地门阀势力被根除,只是换成了另外一种形式存在。

李适之喟然道:“这些人果然还是不死心。”

许如清是何许人也?

普通人甚至是一些中下级官员极少听说这个名字,但是书房内的主仆二人自然清楚,他是后族这一代的嫡长子,先前便是三皇子和后族之间的桥梁。

李锦山神色凝重地说道:“老爷,看来他们还是想撺掇三皇子的野心,作乱之心仍旧不死啊。”

李适之面无表情地问道:“有何奇怪?”

李锦山道:“小人只是没想到经过先帝那番清洗之后,居然还有人敢染指朝堂大事。”

“有两个原因。”

李适之稍稍调整坐姿,平静地说道:“其一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那四家倒下之后,江南各地都有所动荡,一些较弱的门阀终于找到机会将自己人推上来,但是他们仍旧渴望踏足中枢,必然要选择一个能够为他们带来利益和权力的代表。”

“之所以他们不选储君而选身在囹圄的三皇子,关键便在于第二个原因,也是他们无法继续蛰伏忍耐的根源。”

“那便是经界法。”

说到最后三个字的时候,李适之眼中泛起一抹复杂的神色。

“经界法……”

李锦山喃喃自语,片刻后醒悟过来,叹道:“确实,经界法一旦在江南各地推行开来,几乎可以挖断门阀势力的根基,难怪他们会这样疯狂。”

其实他到现在仍旧不能肯定,为何许如清见了一个湖州的富商,李适之就能做出这样明确的判断,笃定隐藏在京城水面之下的那股势力,是想利用三皇子的身份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

但他坚信自家老爷的判断不会有错。

李适之道:“储君不会朝令夕改,至少近几年不会,所以朝廷会不遗余力地推行经界法,这就逼得那些门阀势力只能铤而走险。我现在只是有些好奇,这些人究竟能做到哪一步。”

李锦山心中一动,低声道:“老爷,我们要不要暗中推他们一把?”

身为李适之最器重的亲信,他隐约能够猜到自家老爷的心思,区区一个礼部左侍郎显然不是他的目标。

有些事虽然无法明言,但李锦山觉得自己可以大胆一些,至少能给李适之提供一些参考。

李适之微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