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古蜀文明与阆宛仙境(4 / 4)

阆中古城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在画圣吴道子《三百里嘉陵江山图》中被称为“嘉陵第一江山”。境内有嘉陵江、东河、西河、构溪河、白溪濠等“一江四河”

阆中古城景区总面积4.59平方千米,古城核心区域2平方千米,有张飞庙、永安寺、五龙庙、滕王阁、观音寺、巴巴寺、大佛寺、川北道贡院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邵家湾墓群、文笔塔、石室观摩崖造像、雷神洞摩崖造像、牛王洞摩崖造像、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华光楼、阆中文庙等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的建筑非常有讲究,是棋盘式的格局,古城选址也很有意义,山环水绕,可谓风水俱佳,在城内以中天楼为核心,十字大街为主干,然后依次展开,星罗棋布的分布各种建筑在其中,比较巧妙的是古城的街道大多都和远山相对应,阆中古城保存的十分完整,其中有上千座明清时期留存下来的建筑,蔚为壮观。

一行人在滨江路下车后,看着脚下的这座古城。抬眼望去,四周青山环绕,像是忠诚的卫士,默默守护着这座古老的城池。

古城东南的锦屏山,树木郁郁葱葱,犹如一道翠绿的屏风,为古城增添了几分秀色。山影倒映在嘉陵江中,波光粼粼的江水与青山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

嘉陵江如一条碧绿的丝带,从古城的西北侧环绕流淌至东南,将古城紧紧环抱其中。江水清澈,波光粼粼,为古城带来了灵动之美。江上时常有游船驶过,留下一道道涟漪,与江边的山峦、古城建筑共同构成了如诗如画的山水画卷。

连接古城与对岸的浮桥横卧江面,行人在桥上悠然走过,江面上的游船来来往往,留下一道道涟漪。

漫步在古城的街巷中,脚下是历经岁月打磨的青石板路,每一块石板都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街道两旁是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木质的门窗、斑驳的墙壁,无不透露着历史的沧桑。

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阆中古城独特的山、水、城,好一个天人合一的格局。

这是一座跨江而生的灵源之地,流淌的嘉陵江水带着灵源诞生的灵气滋养着两岸的城市。最后一行人重新回到了嘉陵江畔。

夕阳渐渐西沉,天边像是被点燃了一般,橙红色、紫红色的云霞肆意地蔓延开来。这绚烂的天色毫无保留地倒映在嘉陵江那平静的江面上,江水仿佛变成了一块巨大的彩色绸缎。橙红与紫红在江水中交融、晕染,随着江水的微微波动,色彩也随之荡漾,像是一幅流动的画卷。

古城的轮廓在这黄昏的光线下显得更加古朴而厚重。江边的建筑,黑瓦白墙,被夕阳镶上了一层金边,它们的影子也投射在江水中,与天色的倒影交织在一起。那翘起的飞檐、雕花的门窗,在江水中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美,仿佛是古老的记忆在水面上浮现。

远处的山峦,在黄昏中只剩下黛青色的剪影,它们静静地守护着古城和江水。

江风轻轻拂过,带着一丝江水的清凉和黄昏的暖意。夏先衍看着眼前的美景不禁感叹到阆中古城果然不负阆苑仙境的美誉。

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