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歪打正着(1 / 2)

为了在这次长衡会战中一举击溃华夏军队,打破炉壁,击穿炉底。横山勇集结了近九千辆卡车。这样的车辆与兵员比例,几乎赶上同期西方军队的标准,堪称一支高度摩托化的军团。

然而,庞大的车队背后,隐藏着一个致命问题——油料。当时华夏境内几乎不产石油,日寇原本依靠从花旗进口物资维持战争机器。自花旗拒绝供应后,他们只能将目光转向东南亚。

可即便现在打下东南亚,有能力生产出燃油,运输又成了难题。上有盟军飞机轰炸,下有潜艇袭扰。

鬼子油料严重短缺,根本支撑不起如此庞大车队的持续运转。更何况当时的卡车个个都是“油老虎”。

尽管如此,当一百多辆卡车被湘军击毁后,鬼子仍迅速予以补充。原因无他,运力压力实在太大。

一个汽车联队一次可运输数百吨物资,而一个驮马辎重联队运力仅有几十吨,除了保障师团基本口粮,几乎无力承担其他补给任务。

要知道即便是装备较差的第58师团,一次系统作战也需携带四千发炮弹。这已是极为寒酸的配置。每发75毫米炮弹重约六公斤,加上驮马携行具接近十公斤。仅炮弹一项,一次攻势就需运输四十吨,这还不包括子弹消耗。如此沉重的负荷,需要多少驮马才能保障?

林译正是洞察到这个弱点,电令部队沿途展开游击作战。此时正值“薛老虎”驻守湖南的第五个年头。天炉战法不仅是战术,更是长期经营的成果。

他推行“退路返田”政策,许多公路仅容单车通行,甚至有些路段单车都难以顺畅通过。唯有骡马尚可勉强,卡车则只能缓速爬行。这可以拉近敌我的辎重实力,增强日寇的补给压力。

如今,湘军正好占了这波便宜,缓慢行进的卡车很快成了活靶子。一个排稍作改编,潜伏在稻田中,待辎重车辆经过时突然杀出,用巴祖卡击毁头尾卡车,再投掷几枚手榴弹,就足以让小鬼子忙乱数小时。

加之不时来袭的空袭,让辎重车队损失惨重。狭窄的单行道上,一架P-38战机俯冲扫射,就足以摧毁半个车队。后勤,始终是侵华日寇最深重的困境。

与此同时,林译所部成功迟滞了日寇的中路进攻,为川军赢得了宝贵的调整机会。然而战场另外两侧的局势却急转直下。

由于军事部署出现严重失误,左翼仅配置了几个游击大队担负防御任务。而他们面对的,恰是日寇最强的侧翼突击兵团:第3师团与第13师团!

这两个师团沿幕阜山脉西麓展开钳形攻势。左翼部队连续击溃五支游击大队,在与133师激战后几乎将其全歼,顺势攻占平江;右翼则击溃驻防的72军,占领渣津后夺取长寿街。

至此,我军侧翼已完全暴露。只要鬼子愿意,随时可以实施包抄,将第二十军与37军一同围歼。

更危急的是,最右翼的日寇第四十师团及第十七旅团在海军配合下,自石首、华容出击,向洞庭湖地区发动猛攻。在夺取沅江后与73军展开激战并占据上风,兵锋直指益阳。

第二十军察觉陷入合围危局,立即与37军协同实施交替掩护,在层层阻击中且战且退,全力试图突围。

此时,国军耗费心力构筑的第一道防线已然全线失守,整体战局陷入被动泥潭。日寇趁势展开多路攻势,一路向南、一路向西快速推进,当部队行至浒市、官渡地区时,遭遇第四十四军等守军的英勇抵抗,进攻受阻后随即调整方向,挥师进击浏阳。

就在侧翼岌岌可危之际,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迅速调整部署,急调第五十八、第七十二、第二十六军及新编第十三师等部,与第四十四军在浏阳城北汇合,意图合力围歼突入的日寇。

至此,第一阶段最为惨烈的浏阳之战拉开序幕,双方对制空权的争夺也进入白热化。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