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娴熟工艺(求收藏和推荐)(2 / 3)

崛起军工 安溪柚 4295 字 2020-07-24

就在赵科长向着今后该如何调整厂里技术队伍的工作方向时,满头大汗的王德化已经将胀管器从仓库里拿了回来,柏毅可没有场间众人那么多心思,现在的他只想把眼前的事情做完,然后回到宿舍舒舒服服的睡上一觉。

也正因为如此,柏毅充分做到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修旧锅炉的忘我境界,只是这样一来,周围的人对柏毅的印象更是拔高数分,因为那种专注的目光,和沉稳的神色,让周围人看到一个经验与态度都异严谨和认真的人。

若是这些人知道,柏毅只是因为着急睡觉,而加快进度的话,绝对会找块豆腐立马撞死,不过这一切都已经不重要的,因为此刻的众人都被柏毅艺术般的娴熟操作手法所吸引,胀接的原理是对胀管器的锥形胀杆施加轴向压力。

胀杆又将力传给胀珠,胀珠则给管壁以径向眼里,在此压力下,管径被扩大,管壁减薄。利用金属管道塑性原理,管壁与管孔壁进行接触,当管壁与管孔壁之间的间隙全部胀严,这时管壁就产生永久性变形。

当胀管器从管子中取出后,加给管板上管孔的径向压力消失,管板要回弹,把永久变形的管子紧紧的箍住,便形成了管道胀接,整个胀接工艺的原理很简单,运用的基础也不难,但却对操作人的手法和力道提出极为苛刻的要求。

众所周知,金属是有塑性特征,不过这种塑性特征却是限定在极小的范围之内,而这就要求采用胀接工艺时,必须慎之又慎,用力过大过小,都无法达到工艺要求,只能力道均匀的情况下,逐渐将其管道胀到合适的程度,才算最终达成目的。

只是这一句力道均匀说得简单,在其背后却是管道与管壁金属特性的界定、尺寸大小的调整以及综合各项数据后的复杂计算过程,特别是胀管率的界定,一定要控制在1~19之间,如此小的误差率,可不是只懂原理就能完成的,要不然詹师傅也可能苦心钻研二十年才勉勉强强掌握这项工艺技术。

不过这对柏毅来说虽说麻烦了点,但却并不是什么难事,因为他在航母实习期间,跟随动力舱管损士官长学了不少绝活,其中便又一般金属特性与管道孔径匹配界定的快速辨别方法,至于胀管率除了掌握一套计算公式外,更是如元素周期表一般,记了一大批不同管材的数据列表。

用哪位士官长的话说,真要是出了问题或是在战争中受损,可没时间用草纸和计算器去一个个算,全部要用脑子在第一时间将所需要的东西整理出来,若是没有这个本事,就别想着上航母了。

练出这套本事的柏毅,没上去航母,却阴长阳错的来到了白云厂,航母上的蒸汽锅炉是何等精密、复杂,实习后期的柏毅都能独立的进行简易维修,更何况还是将近一个世纪前的老式蒸汽锅炉?

早在接触管道的一刹那,柏毅便将孔径、金属特质以及胀管率算了个七七八八,见一切特征完全符合胀接工艺,这才下决心利用此等工艺进行快速维修处理,此刻他已经将所有准备工作做好,

双手利用胀管器均匀的向管道加力,之间内中的管道渐渐膨胀起来,与省煤器外间管壁贴合在一起,直到管孔周围的氧化皮暴起,柏毅加力的手顿时一收,正根管子便牢牢的固定在省煤器内。

就这样,不到半个小时时间,柏毅便将损坏的省煤器管线全部更换固定完毕,旋即站起身长长的呼了一口气,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看向一旁的赵科长“好了,把省煤器重新装好就能用了!剩下的事就交给你们了,我得歇一会儿。”

“好,好,剩下的我们来做,你先歇息!”

眼看锅炉这么快修好,赵科长早就乐开了花,二话不说便点头答应,随后赶紧招呼周围的干部、职工,将锅炉重新组装起来,而柏毅则在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中,拖着疲惫的身子,悄无声息的抽身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