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给了有需求的几位顾客。
没人觉得贵。
离开之时,每位顾客都是带着极大的满足感,面带微笑而去的。
另外,楼上楼下的情形完全是冰火两重天。
楼上闲在是因为消费门槛过高的缘故,却并不意味着厨房和楼下的点心店也是这样的冷清。
在“坛宫”对外营业的当天,无论是住在附近的居民,还是从天坛北门出来的游客。
被一阵喜庆的鞭炮声吸引过来,想要尝尝这里的“正宗宫廷小吃”的人大有人在。
于是本来就不大的点心店很快就变得人满为患。
尽管这里的吃食价格比起其他的小吃店,甚至是“南来顺”这样京城知名的老字号,都要贵上一些。
最初确实引发了顾客们普遍性的抱怨和牢骚。
但“坛宫”的点心店,可有“百年面肥”作为神器。
有玉露霜、打面仓、苏叶饽饽、酸汤子、水团子、荷叶粥、煳米粥作为特色专供食品。
甚至这里馄饨、鸡丝汤面、什锦汤面用的都是真正高汤。
牛油炒面也是真的是用牛油炒的,虾仁炒面的虾仁绝不是水发的玩意,就连芥末墩里都藏有什锦果仁,来丰富口感,提升味觉。
于是接下来发生的事儿就很奇妙了。
只要犯嘀咕的人一尝,几乎就没有不乖乖闭嘴,专心品尝的了。
没有人是傻子,眼瞅刚才还在表示不满的主儿,在拿到吃食的一瞬间不无语了,反倒还有不少人吃过后好评如潮。
其他人自然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都老老实实不再言声了。
点心店也因此由里至外排起了大队,彻头彻尾的火了。
事实上,当天也就过午而已,提前准备好的东西,居然都卖光了。
就连老面发的馒头都卖了五百个。
原本想着要拿到天坛公园去,卖给游客的二百套“宫廷小吃套餐”也没能送过去。
在店内就直接消化掉了。
归了包堆儿一算,竟然营业额有一千二三,毛利能有一半,这倒是真把饭庄当天的整体运营成本给挣出来了。
翻过天儿来更邪性,明明准备的东西比昨天还多三成,可中午就不够卖了。
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后厨不得不再次决定增加小吃类的原料制备。
但到了第三天同样夸张。
别看特意多预备了三成,已经达到了厨房能力的极限,可结果还是卖不到晚饭时间去。
这叫什么啊?
这叫“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叫“人叫人千声不语,货叫人点首自来”。
没办法,饭庄的职工只能宽慰没买着的顾客明儿早来。
为此,好多顾客又都提意见了。
“我明明还看见你们有一些,怎么不卖给我们啊?”
饭庄的职工只好解释。
“您看见的,是我们给二楼营业需要预留的,不能卖给您,能卖给您的确实卖光了。”
顾客还不干。
“楼上和楼下不都是卖吗?你们怎么这么逗啊?一视同仁行不行?”
饭庄的职工却摇摇脑袋。
“还真不一样。楼上的价格是楼下的十倍,而且要加服务费。您没看见咱们点心店外头有牌子吗?只限内宾。而二楼才是旅游定点接待外宾的场所。这也就是说,楼下的点心店,我们饭庄给咱们老百姓的福利。那要按楼下的价钱卖您,我们亏,要按楼上价钱卖您,您又亏。是不是这理儿?”
这下顾客才没话了。
虽然还是没买着东西有点郁闷。
可想想外国人得花比自己多好几倍的钱,才能吃到和自已一样东西,也就心理平衡了。
就这样,“坛宫”点心店毫不费力就在附近打响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