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进击的张璁(3 / 4)

圣宗嘉靖 截教小师弟 4462 字 6个月前

乡榜为桂榜。

乡试的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通过后便取得举人身份,第一名称之为解元。

中举意味着正式摆脱了平民身份,进入了士大夫阶层,举人便具备了去吏部求官的资格,从此进入仕途。中了举人后称之为“发解”、“发达”,人称举人老爷,与县官相当,地位从此大大不同。

而且举人永远具有继续赴京参加会试的资格,这也是张璁能连考八次会试的原因。中举者地位的剧烈变化,从“范进中举”便可以看出。

会试由礼部主持,在京师顺天内的贡院举行,主考官均是进士出身的副都御史以上的朝堂重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考试在春天,所以称为春闱大考,又因发榜时正值杏花开放,所以称之为杏榜。

通过会试便是贡士了,第一名称之为会元。

贡士实际上便是进士,殿试不过是为了对他们进行合格的区分,选拔出官员等第,赐给他们一个出身罢了。

取得贡士业位,基本上意味着一步登天了,只需等待殿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便能实现终极目标—入仕做官了。

殿试则只考策问,且只考一天,日暮交卷。

殿试分三甲,一甲仅三人,就是熟知的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并且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修撰,榜眼和探花授翰林编修。

二甲第一称为传胪,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二甲、三甲进士欲授官必须再经朝考次,择优选为庶吉士,余者分发六部任主事或者分派外地任职。

而八股文的内容是儒家经义,以《四书》、《五经》的文句为题,而且格式限定极为严格,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

应试八股的要求便是模拟圣贤的语气,撰写一篇应题且符合格式的八股文章,还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的解释为准,以传达圣贤思想。

从这便不难看出程朱理学在此时崇高无比的地位,朝堂重臣都是通过其筛选而出,即便朱厚熜想要与之对抗,也不得不慎重!

同时他心中也吐槽不已,且不说八股文需要从小学习程朱理学中的经义,便是以这繁琐复杂的流程,朱厚熜若非魂穿为嘉靖,恐怕连一介官员都混不上。

如此只能选择去经商,做一个地位卑贱的商人,凭借后世的知识勉强做到衣食无忧。

朱厚熜望着殿中奋笔疾书的诸位贡士,也不由想起了后世自己高考时的场景,寒窗苦读数十载,只为今朝!

即便科举如同高考一样艰险无比,仍然有无数学子选择前赴后继地迎难而上,因为只有科举,他们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时间就在朱厚熜的喟叹和学子们的奋笔疾书中缓缓流过,悄然中已到了日暮时分。

临近殿试结束,朱厚熜突然注意到坐在中排的一个贡士。

并非是他才气逼人,或者说出现“笔落惊鬼神”等异象。

而是这名贡士在写好策文后,并不像其他人一般慎之又慎地逐一审查。

他如同“完事了”一样,闭目沉思,嘴角含笑,似乎还在回味方才的快感!

原本在人群中寻找张璁的朱厚突然有了一种感觉,似乎眼前这个满脸沧桑的贡士就是自己的改革先锋,自己未来的肱骨臂膀!

正在闭眼平息心中怒火的张璁仿佛感知到有人在注视着自己,他睁开眼稍抬头,看见的是龙椅上那位陛下正饶有兴致地注视着自己。

张璁本想低下头,但他突然想起百姓的惨状,下意识地选择了直视这位天子的目光。

朱厚熜从他通红的双眼中看到的,是一片悲凉!他就是张璁!

这一刻朱厚熜无比确信自己的直觉。

除了他外,虽有不少思想受到启蒙的王学子弟偷偷打量过自己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