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水和黄河之间是兖州。济水,古代四渎之一,发源于河南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上。以地下河暗流形式向东潜流,到济源市西北2公里济水东源处庙街村济渎庙附近从地面涌出,一直到河南焦作市温县西北才开始叫做济水。后第二次潜流地下,在河南郑州市荥阳再次浮出地面,济水流经河南新乡市原阳时第三次潜流至山东菏泽市定陶,并在山东菏泽市巨野县形成巨野泽。
原来济水是四大河之一,是重要的人口聚集区。黄河下游河道因为处于华北平原,没有高山的阻挡,加之携带的泥沙沉积,经常改道,造成地理上的错位。西周时期,黄河还从新乡、濮阳、邯郸、邢台、石家庄蜿蜒东进。这样,才能形成史记所说的济水和黄河的交叉区域。从现在的位置看,青州和兖州已经有一部分重合,容易混乱。
大禹疏通了黄河下游的九条河道,使之畅通无阻。雷夏泽也因为洪水的治理形成了湖泽,当时的雍水、沮水两个分支也注入雷夏泽。能种植桑树的土地开始养蚕,为躲避洪水迁居到高山的人们开始移居到雷夏泽附近的平地居住。
雍水、沮水在宋朝的时候就干枯了,现在已经找不到了。
沧海变桑田,白云空悠悠,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黄河下游的水很多,说是有九条河。历代学者众说纷纭。
九条河是模糊数字。黄河下游的九条河流应该是为了使河水降速开挖或者因为土质松软,天然形成的九条支流,分成九条河流入海。有人说九是模糊数字,形容多,不见得准确。但是可以想象当时的兖州大多是湖泊沼泽,居住的人口不会太多。
九条河是真实数字。原来,河北省古兖州一带河流密布,因地下水开采,逐年减少。几十年前还到处沟汊纵横。近年来,河北省勘测地下水储水量,探明黑龙港地区附近,一直到海滨,却是有九条古河道带掩于地下。1977年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地质局印发的《河北平原(重点黑龙港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勘察科研报告》中说发现不少地下古河道在垂直方向上重叠,证明河流虽有移徙变化,而客观地存在着九条河道带,足以证明古九河是存在过的。
密布的河汊。雷夏泽在今山东省菏泽县东北六十里。由此可见,大禹在冀州的东段河北留下了一个大陆泽,在兖州山东又留下了一个雷夏泽。两个大湖泊的出现,使黄河的水变得平缓,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人口开始聚集,适合种植的土地开始开垦出来,桑树也大量出现,养蚕纺织也跟着繁荣。
经济就是这样发展的,只要创造了条件,就有人干。
水是生活的必需品,水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灾难。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不断地适应环境、改造环境、运用环境,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大禹就是一个善于发现规律的人,他的成功绝对不是偶然。即便他不去治水,干什么工作也能成功,因为善于发现和运用客观存在的规律。
兖州的土壤是黑色的,很肥沃,上面长满了茂盛的森林和野草。土地是第六等,仅次于冀州。赋税却是第九等,纳税最少。迁哥说,这一州的土地经过十三年的农作耕耘,才赶上了其他的州。出产漆和丝,以及装在筐子里的文彩美丽的丝织品。它进贡的路线是沿着济水到洛水,通过黄河到都城。
简单的描述透露出好很多信息。
第一,肥沃的黑土产出低,但也更能有所作为。
一是缺乏耕耘。土壤很肥沃,但是还没有较多的人去反复耕耘,土壤的肥力没有很好的释放。黑色,就是腐殖质比较多,但是自然形成的腐殖质缺乏和土壤的充分混合,不能很快的发挥作用。想想解放初的北大荒,不也是很土地吗?却是荒凉一片,也是这个原因。
二是人口稀少。树木和野草到处都是,野兽自然也多,人们都躲到山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