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韦君启信(2 / 3)

大唐暮云 空谷流韵 5529 字 2020-01-16

中,原也并未指望李泌帮着妻子去讨得九五至尊的夸赞。

不过他想的却是,妻子见识不输男儿,此番令李泌上奏如此良策,自己又兢兢业业地将招募之事办得这般漂亮,可算是在圣上和老臣心中都又立一功。

皇甫大夫心花怒放,在修德里募兵处,对兵部派来的下级文官也格外亲和友善。

募兵进入尾声,录事们开始收拾洒扫。这日近午,一个录事向皇甫珩请示道“大夫,仆今日可否早些下值,去西市采买一些物品。”

这个录事向来勤快,皇甫珩自是应允,同时看似闲闲地问了一句“这西市的开市和闭市鼓,都是什么时辰?”

“回大夫,开市是辰时中,闭市是申时末。”

“知道了,快去罢。”

……

长安人常说的街西、街东,“街”自然指的是朱雀大街,而街西的胡人远远多于街东,也是连外省人都知道的。

街西的许多里坊,名字来自前朝大隋时。譬如与西市正南面的“怀远坊”,乃是“怀柔远夷”的缩写。而再远一些的“崇化坊”,更是“遵从王化”的意思。崇化坊本名“弘化坊”,高宗的第二位太子李弘死后被尊为“孝敬皇帝”,死后上的尊号,那也是要避讳的,因而“弘化坊”被改成了“崇化坊”。

坊名再谦顺恭敬,西街的胡人,却是越聚越多,西市繁荣于东市,连土生土长的唐人,搬来西街各坊居住的,也是一年多过一年。

皇甫珩在修德坊特意换了身半新不旧的圆领缺胯袍子,趁着午食的间歇,急匆匆往南走。因想着这些时日募兵频繁,自己这张脸恐怕西街不少胡人都识得,他便连马都不曾骑,免得更为显眼,只急匆匆地穿坊而过。

他要为若昭买一件白玉钏,须比琼达乞送给阿眉的那件还好。阿眉说过,西市的铺子,天下什么珍玩没有。

本来,过了布政坊,就是西市的北门。可皇甫珩心中蓦地一动,想去再南边一些的延康坊看看——看看去年他进得京城时,那个清晨光顾的安远酒肆。

谁知还未行到延康坊,迎面就看见家中的婢女,桃叶。

桃叶蓦地在十字街上看到男主人,微微一愣。

“夫人遣你来西市?可是家中又缺了什么?”皇甫珩问。

桃叶仰起还留有一丝稚气的脸蛋,老老实实禀道“回阿郎,是大娘子让我给崇化坊郑郎中送文书。”

在长安又遇到郑注的事,若昭早已和皇甫珩说过。郑注救过自己妻子的命,妻子去他医馆中,又是关涉子嗣问诊,皇甫珩自是欣然支持的,甚至还想着,寻个时机请那郑注来府中做客,说不得,自己手中的四五千神策新军若要出征,可请奏这神通广大的郑先生为军中医正。

但此刻,家中婢子说的是“文书”二字,皇甫珩未免要问个分明。

“什么文书?拿来我看。”

皇甫珩接过桃叶奉上的信封,那有些男儿骨峻之气的楷书,一看就是妻子若昭的笔迹。

而更教他面上陡然变色的,是妻子致信之人——韦皋。

“韦金吾启,”他念了一遍这四个字,盯着桃叶道“吾家给韦金吾的信,为何要通过郑郎中递送?”

他这样问的时候,心中已想到,与自己和李晟不同,德宗赏韦皋的宅子,在街西光德坊京兆尹府附近。自家这婢子莫不是诓人,实则要去的所在,不是郑宅,而是韦府。

皇甫珩口气尚算温和,但桃叶毕竟在敦煌时也为衣冠户做过小奴,最会察言观色,瞧着男主人怎地瞬息之间便阴沉了脸,那原本好看的五官就如挂了霜似的。她到底年幼,不免有些害怕。

讲话也结巴起来“大,大娘子请,请韦金吾帮忙,郑郎中家的,小,小郎君。”

皇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