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永不停息的生命之歌(4 / 5)

天父地母 王晋康 6108 字 2021-07-02

史。它是形象化的思维,把抽象和具象、理性和感性,结合成一体。在《天父地母》中,王晋康的感情如岩浆汹涌奔流,而这些情绪,是通过不同的场面、不同的人物有血有肉呈现的,特别是以科幻式的构思写出来,看后往往让人拍案称绝,如梦惊醒,如他写到六十亿地球人一瞬间集体灭绝,仅余二人,他们既是见证者,又是变革者。或许只有科幻作家,才能以那样“不留情”的笔触去关怀一个物种的命运,却又有满怀衷情,把人类的平庸与伟大、个体与种群,超越矛盾而齐聚于一体。在此意义上,作者本人就是以凡人之身,在试图扮演上帝的角色。科幻的文学性,就是上帝的造物艺术。

总之,王晋康毕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取得了高超的成就。他为中国文化留下的一系列珍品,许久以后仍将耐人寻味。

四、鼓舞

王晋康最早是给十岁儿子讲故事而开始“编”科幻的,那时他已四十多岁。这看似有偶然性,然而,他的收获,却来自他生命体验的必然性,他的作品,乃是被他的生命闪光所照耀。

王晋康一九四八年出生于河南南阳,是一位高级工程师,亦为中国作协会员、中国科普作协会员兼科学文艺委员会委员、河南作协会员,他还是同盟会员。如上所说,他写出了很多优秀的科幻小说,这与他的丰厚阅历有关。他当过知青,做过矿工和木模工,恢复高考后上了大学,分配到南阳油田石油机械厂工作,担任领导职务,是单位的学术带头人。这样的履历,恐怕当今的科幻作家中,很少有人能比肩。我一直觉得,他有一种超人般的气场,又鲜活地来自脚下这块肥沃的大地。

王晋康是充满爱心的人。2011年,国内主流文学评论刊物《南方文坛》第一期的一篇文章曾称,王晋康是中国新科幻作家最有人文情怀的一位。他很有正义感,是那种爱打抱不平的人。2013年11月15日,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有学生问王晋康,假如外星人与地球发生战争,他会站哪边?王晋康的回答是“即便外星人道德正确,我也会站在地球人这一边。”他是表里如一的作家,他作品里的不少主人公,其实就是他自己。他的文字和思想前后一致,他的行文和做人表里如一。他从无谄媚。他在生活中,像他笔下那些人物一样疾恶如仇。在《科幻世界》“倒社”事件中,他是第一批站出来明确表态的科幻作家。接受采访时,他说“我没有一点儿忌讳,我可以说,这明显就是官僚,外行领导内行,都21世纪了,外行领导内行还能大行其道。如果再这样下去,《科幻世界》肯定完蛋。”

他深深地关切人类的命运。2012年,他曾说“科学对人类的异化,接近了一个临界点。以前是补足阶段,达到了上帝造人标准;现在,正超过补足,到了改进,这一步,非常可怕,没有界限了,将产生新人类。”

从《逃出母宇宙》到《天父地母》,这个系列,很突出地展现了王晋康作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所具有的情怀、知识、理想和节操。他用“未来”做承载,这是科幻创作中最重要的。我们说科幻是一种文化,就是指这个意思。

对于命运,他是不畏惧、不屈服的,又以科学理性的精神对待。2012年上半年,王晋康给我来信“我这把年纪,不知道写到哪天就写不下去了,在尚未把弦崩断前再拼几年吧。”去年,在参加一次会议时,他对我讲到,他去医院检查,发现已有脑萎缩的迹象。而他家族有这个遗传因素。这大大增强了他的紧迫感,要抓紧时间,把想写的都写出来。

这种老骥伏枥的精神,让我十分感动,也催我奋发。这是一些年轻的科幻作者比较缺乏的。王晋康身上的“正能量”,永远激励我们前进。这是我们要看他的小说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王晋康的创作,我要致以崇高的敬意。他四十五岁开始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