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0章 谁出主意谁就去(1 / 4)

第990章谁出主意谁就去

最后,方一藻总结了部下的实地调查,以及自己的推论,给皇帝提出了解决办法。

“以吴三桂串所部疾趋松山,刘肇期率马步官兵疾趋杏山,已会集宁远校场点验,向杏山进发。

他本人亲着甲胄,驰赴中左所,在大军当中勉效决策。

丘民仰坐守镇城宁远,以固根本。

按兵部所议,前锋镇臣祖大寿“相机挠之、惊之、剪之、骄之、逼之。

乘其骄惰,三镇出其不意,攻奴中坚,择机捣毁他们。”

对于方一藻的方案,崇祯开始是满意的。

但随着祖大寿的屡次上疏,让他觉得方一藻的计策,那就是镜中花,水中月。

在祖大寿看来,目前辽东面对清军根本就不足以主动出击。

面对崇祯的提问,此时廷臣内出奇的沉默。

兵部强调,洪承畴最担心的是“锦州运道中梗,樵采不通”。

“第一,洪承畴手中有十万人就算他有实力了;

第二我锤匪号称十万人马,你最好认为我家大帅真的有十万人马,要不然吃亏的是你们。

崇祯本想把杨嗣昌放出去,发挥更大的作用,结果目前的形势越来越乱,又深陷重围。

第三,洪承畴主张调喜峰口、董家口官兵出关,而以通州兵移驻喜、董两口。

锤匪需要时间调整,可大明也需要时间去平定其余流寇,保证宁锦防线不失。”

洪承畴本想跟皇帝出出主意,同时把吴国俊这个不安分的人给送到辽东战场上,让他证明自己对大明的忠诚。

大抵是从贺今朝那里学习的经验,先打赢了才能更好的守住。

最重要的是陈新甲一直都想要把二进宫的傅宗龙,从诏狱里捞出来。

故而在高起潜眼中,吴国俊也就是昔日辽东军将的普通人,不过是运气好些。

高起潜目前还没有前往辽东,至少也得等米豆等东西运过去再说。

总之言官们的标准就是你绝对不能出错。

按照大明目前的指挥,在他看来,也只有洪承畴一人能够有效的指挥明军对抗清军。

就算证明不了,也削弱一下吴国俊的军事实力,让他变得更加可控。

因为辽东是个坑,还不得不去跳。

当然这种事吴国俊不能出面,还得找监军太监商议。

以前还抱着为大明尽忠职守,时刻等着有人来招呼他。

随着事情变迁,没有人会记得他这个棋子,即使大多数人都没有上场当棋子的机会。

洪承畴此举就是要把吴国俊派到辽东战场上与清军厮杀。

高起潜开始打量着孙传庭:“你也知兵?”

廷议之事不了了之。

听到这话,高起潜便有些明白过来,是他想多了,这个人根本就不是来投降的,脸上神色变得硬朗起来。

故而朱由检的心情越发的烦躁起来。

“我如此有价值,他们不会轻易杀了我的。”

同时,兵部指出,洪承畴提出的方略,需要作出小小的调整。

作为主和派的代表人物高起潜自是落入了他的眼中,但是高起潜是主动派人去沈阳的,可没曾想派人去太原与反贼议和。

这位曾经被派去的谍子,三年之后又三年,当初几乎强行压着他去的巡抚都被皇帝处死了。

他深知,要是连关宁军都挡不住清军,那整个大明大抵是没有其余士卒能抵挡的住了。

兵部认为,洪承畴这一方略“战守双筹,内外兼顾,切中机宜。”

“建奴屯兵锦义之间,将为持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