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信件。
等到济尔哈朗把大明皇帝的谕旨送到盛京,交给皇太极。
“据兵部所奏,辽沈有休兵息民之意,中朝未有轻信者,主要是因为前线督抚各官未曾从实奏明。
今卿部累次代陈,力保其出于真心,我国家开诚怀远,似亦不难听从。
以仰体上天好生之仁,以复还我祖宗恩义联络之旧。
今特谕便宜行事,差官宣布,取得准确音信回奏。”
崇祯的这份敕书颇费了一番心思,他似乎既想与皇太极谈判,又不想以平等态度与皇太极对话。
采取敇谕兵部尚书的形式间接地表示愿意接受清朝方面“休兵息民”的请求。
通篇充斥天朝大国君主对外藩属国居高临下的口气。
等皇太极看完了之后大为气恼,崇祯那个狗东西,竟然认为朕不配与他同等对话?
等到他的谋臣范文程看完之后,面露疑色:
“皇上,既然是崇祯给大臣的敕谕,为何一反常例的在文件上盖了“皇帝之宝”的大印?
这就有点类似天朝给属国的敕书!”
满清征服了朝鲜,故而也拿到了大明给朝鲜的圣旨,自是晓得是什么样的。
何况历朝给属国的敕书都是龙边黄色笺,面此笺却是中横一龙!
过去大印正方,上刻敕命之宝。
现在的大印却是长方,上刻皇帝之宝。
因此范文程怀疑是边吏伪作的,洪承畴主使的阴谋诡计。
听到这种解释,皇太极满腹狐疑地叫来以前是大明高官的几个人前来辨认。
几个人一口咬定此宝札是真,并分析道:
“昔日壬申年(崇祯五年)皇上征察哈尔时,张家口沈巡抚六月二十一日盟誓之事。
大明皇帝亦悉知之,但为文臣浮议所惑,故将沈启罢巡抚之任。
后来复命令议和事,又为诸文臣所阻,遂寝其事。
此次请和,决非虚语。”
而且他们都表示,这就是崇祯的行事作风,绝不可能是作假的。
毕竟大明皇帝的谱,不管目前有没有实力摆,但一定要摆出来的。
面子以及名声这种事,崇祯看的很重
听了这些解释,皇太极这才深信不疑。
为了显示身份,他也如法炮制。
以敕谕英郡王阿济格等人的形式,间接的答复明朝。
双方都通过中间商联系。
马绍愉立即奏报朝廷,崇祯再次以敕谕兵部尚书陈新甲的形式,准许兵部便宜行事,差马绍愉等人前往盛京谈判。
皇太极是打算等大明使者到了盛京之后,有什么手段,再决定要不要把消息泄露给松山大营的明军,放松他们的警惕。
议和?
皇太极如今是强撑着,但也不愿意轻易停下战事。
明清双方的沉没成本实在是过高,谁都不想要放弃先手。
两个参将护送马绍愉前往沈阳。
为了给谈判创造一个和平的假气氛,皇太极令停止对松山的进攻,退兵一里。
洪承畴站在松山城墙上,拿着单筒望远镜看着清军出现撤军的意思,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他当真没想到杨嗣昌这次回到朝廷后,不仅能打击贪官,搞出银子,为了阴皇太极一把,说服陛下同意议和。
现在就看真议和的大明使团能做出什么让步来?
谈判中。
清方代表范文程追述了大清起兵的缘由:“南关负婚,天朝助彼侵我主地,故有扰顺、清河之役。
又增兵杀戮我主,我主乃取辽阳、广宁。
我主犹未尝忘和,虑致书袁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