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项声此番剖析,众人已然洞悉韩信声东击西之谋。 此谋,先以箕子朝鲜诱引匈奴。 待匈奴遣兵赴辽东击箕子朝鲜时,楚军三十万主力再压向邯郸。 如此,匈奴必察觉楚军声东击西之策。 然,箕子朝鲜与邯郸方向皆为诱饵。 楚军真正意图,乃匈奴人意料之外之大月氏。 若趁匈奴人战略受欺,出其不意攻取大月氏,楚军不但可得大量马匹,亦可配合中路主力包抄赵、代、燕三地。 有西路包抄、牵制,收复赵、代、燕三地必将轻而易举。 若赵、代、燕三地收复成功,楚国不利之局将破,局势亦将豁然开朗。 见众人明了韩信之谋,项羽旋即确定了此次作战部署。 部署既定,为知己知彼,项羽遂令韩信详述匈奴人之实力及用兵特点。 于韩信之汇报中,匈奴人情况所知颇多。 实力而言,匈奴人既占东胡、大月氏,又吞高夷、肃慎……… 且兼赵地、代地、燕地,匈奴人之地盘竟较今时之楚国疆域还要大。 其中,楚国虽于西南诸国蓄意制造瘟疫,然其地域尚未被楚军实际占领。 且西南诸国与百越之地相加,楚国之版图仍逊于匈奴人之领地。 对此,项羽并未在意。 毕竟,楚国之疆域多为南方盛产粮食之良地,而匈奴人则多居北方苦寒之地。 疆域虽不及匈奴人,然在人口方面,楚国实乃遥遥领先于匈奴人。 拿下汉国后,现今之楚国,人口应近1500万。 反观匈奴人,其本身人口稀少,应约200余万。 即便加上赵国、代国、燕国三地,人口应亦不过300余万。 在人口上,楚国为匈奴人之五倍,对此,项羽心里稍感欣慰。 疆土、人口大致明晰后,韩信又言及匈奴人之兵力。 据可靠消息,匈奴人之兵力应不少于四十万众。 其兵力皆为骑兵,更分上、中、下三级。 普通匈奴骑兵居多,平素以部落形式存世。 无战事时,皆以牧民之身份饲养牲畜,一旦战事起,便即刻会同其他部落作战。 除普通骑兵外,匈奴尚有16个大王。 此中,以左贤王为尊,余15个王依序次之。 诸王皆有骑兵,战时更是一人双马。 言罢匈奴诸王之骑兵与普通骑兵,便数匈奴大单于之亲卫军了。 在匈奴,其皇帝称为大单于。 现今匈奴之大单于,名曰———冒顿。 在其麾下,常年聚有十万精锐骑兵。 其战力超卓,人人皆配三匹良驹,且完全无需依赖后勤补给。 他们出征之际,往往携带众多牛羊,边作战边放牧。 此外,其大单于冒顿能成功上位,更是具有不一般的传奇色彩。 冒顿乃上任头曼单于之长子,然头曼单于后欲立宠爱的阏氏之子为嗣,遂将冒顿遣至大月氏为人质。 继而,又发兵攻大月氏,欲借大月氏之手除去冒顿。 冒顿机敏勇敢,获情后,窃得骏马逃回了匈奴。 头曼单于虽未在意,然冒顿杀心已起。 此后,冒顿制一响箭,训其部众骑射,定响箭所射处,众人必随射,不射者立斩。 经严格训练,其部众皆对其令绝对服从。 冒顿以响箭射己爱马,有不敢射者立斩。 后又射己爱妻,复有不敢射者又斩。 继之又射头曼单于良马,众皆随射,无一不从。 待冒顿觉察时机成熟,即以响箭射向头曼单于,其部众随射,头曼单于遂毙。 冒顿旋即诛其后母、弟及不遵其令之大臣,自立为单于。 随其强硬手段之施行,偌大之匈奴已为其所牢牢掌控。
第223章 作战部署(1 / 2)